曹存然
摘 要:高中數學學困生在數學教學中已經成為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那么學困生的“困”源自哪里,又該如何解決?以用功型學困生和非用功型學困生兩個實例作為探討對象,探討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方法。
關鍵詞:教學實踐;學困生;學習信心;教學改革
高中數學學困生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某一方面存在困難的部分學生,而不僅是成績不好的“后進生”。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學困生問題日益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以教學實踐中的實例進行分析,旨在通過探討研究得出可行之法。
一、教學實踐個案分析及研究
1.用功型學困生
學生王某,其父母常年從事經商活動,王某從初中升入高中之后,數學成績一直徘徊于及格線上,成為典型的數學學困生。
學生具體情況分析: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現王某在課堂上的聽講非常認真,課后也能夠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練習,但是該學生性格較為孤僻,不太愿意與其他學生交流,通過談話得知,王某心理比較自卑,認為自己很胖,成績也沒有別的同學好。有一次下課之后,王某拿著她本人的習題集找到我,說道:“老師,我學習已經很用功了,可是為什么我的成績沒有別人好。你看這幾道題,明明您講過,可是我自己做起來就覺得很復雜,完成不了。”我仔細看了她的習題,幫助她一起尋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王某解答習題的時候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出現錯誤的原因在于她計算過程中比較粗心,再者就是思路不開闊,不懂得舉一反三。由于急于求成不認真檢查,導致出現錯誤。
針對王某的學習情況,筆者認為王某是一個數學學習基礎較差且學習較為被動,思維反應較慢導致學習質量不高的學生,但是該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好,學習上也很用功,屬于典型的用功型,為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干預策略。
(1)利用學生的發光點培養其學習信心找其閃光點,增強其自信
王某上課很認真且學習很努力,這就是她的發光點。筆者首先讓她認識自己的優點所在,積極予以鼓勵,讓她多提問,從而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然后為她糾正一些學習上的缺點,改掉粗心的毛病,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2)為其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實施計劃
王某發現身邊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都會把做錯和不會做的問題整理在一個本子上,便于平時多練多做。筆者告訴她,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是記,更重要的在于要經常去思考這些題目為什么會錯,為什么不會,解題的關鍵點在哪里,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碰到同類型的題目能夠舉一反三,知道怎么去解答。
2.缺乏學習目標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型學困生
張某的父母都是干部,且文化水平比較高,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期望也較高,加之家庭條件比較好,對他有些溺愛,平時雖有管教,但是缺少正確的方法。
張某剛到我班上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學習,上課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或者說小話,作業從不上交。但是他比較聰明,很多知識一說就能明白,理解能力也很強。因為學習不用功,考試成績從不及格,不喜歡上學,貪圖玩耍。雖然沒有逃學,但是上網吧玩游戲等一些不良習慣都有。對于他,筆者認為是缺少學習目標且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有時候學習上取得一些進步,但時間不長就會下降,跳動性很大。
干預策略及實施情況:
筆者首先找到張某的家長,與他們一起分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他學習成績不好很大的原因在于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做作業,認為學習不重要,大部分的時間和心思都放在玩上面。因此,我和他的父母為他建立了學習成長記錄薄,記錄他完成作業的情況及老師和同學對其做出的評價。每天放學之后,讓他找到我做學習情況匯報。一段時間之后,張某的學習態度有所改變,課上能夠不開小差,能夠靜下來聽講了。期中考試家長會上,筆者對他提出了表揚,平時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積極發現他的優點所在,每次考試的點滴進步都予以記錄在學習成長簿上,讓他自己也看到自己進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該學生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并學會了反思和判斷,目前仍在努力中,其父母也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抽出時間多和孩子交流,也更理解孩子、關心孩子的進步和成長了。
二、研究結論
高中數學教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將高中數學學困生進程成功轉化,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且不斷完善的工作。教學者需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改革,從中探討出一條適合學生成長的道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盧姆指出:“任何學困生只要給予適合他們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幫助,學習成績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只要我們教學者對學困生充滿信心和熱情,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和成長環境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法,學困生的轉化就有希望,學困生的素質和學習成績也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李明振.數學學習動機、歸因、自信心、意志品質與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監控行為的關系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1997(2).
注:課題批準號:GS[2013]GHB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