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潔
摘 要:在高考語文卷中,詩歌鑒賞是一個較為常見的題型,一般來說,所占分值為10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重視詩歌鑒賞教學。從實際出發,根據高考題中的詩歌鑒賞題,提出關于高考詩歌鑒賞的幾點思考,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朋友提供幫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使其在高考中獲得更高的分數。
關鍵詞: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訓練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詩歌鑒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另外,詩歌鑒賞還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其文化素養,陶冶情操,對其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幫助。與此同時,詩歌鑒賞還出現在高考語文卷中,是一種常見的題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詩歌鑒賞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對詩歌中“藝術手法”的訓練
在詩歌鑒賞中,通常會有“藝術手法”這一概念,但是許多學生對這種考題不知所措?;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學生應該明確詩歌的表現手法、表達技巧、表達方式的內容以及彼此之間的內在關系。一般來說,表現手法指的是鋪墊、象征、托物言志、揚抑、動靜結合、正面、側面等;表達技巧主要有修辭方法、表現技巧、表達方式等;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扎實,只有扎實掌握以上基礎知識,才能真正做好“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在這里,“大處”指的是表達方式,也就是說要找出詩歌中的表達方式,假如詩歌采用的是抒情方法,則要考慮其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如果是間接抒情則是借景抒情還是托物言志。例如,在《題宗之家初序瀟湘圖》一詩中:江南春水碧如酒,客子往來船是家。忽見畫圖疑是夢,而今鞍馬老風沙。從這首詩來看,從大處著眼,本詩采用了描寫法,從小處入手,本詩采用了虛實襯托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凄涼感懷的情感。作者通過虛實襯托的方式,對瀟湘山的水畫意境進行虛寫,實則寫了現實生活中的“鞍馬老風沙”,用故鄉之美景,反襯出作者在關外的凄苦生活,表達了一種憂郁無奈的情感。
二、對“煉字型”試題的訓練方法
在詩歌鑒賞題中,經常會有“本詩中最生動傳神的字是什么?為什么?”“請分析本詩中某字的表達作用和技巧”等題目,這些題都是考查學生對“詩眼”的掌握程度。首先應該尋找詩的“詩眼”。一般來說,在整首詩中,“詩眼”是最傳神生動的字,其使用精妙在內容上又極為關鍵,抓住“詩眼”可以令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情感。一般來說,詩歌的“詩眼”位于整首詩的最后兩句,因為一般情況下詩人的寫作順序是:先寫景再抒情,而抒情的內容往往是重點。從詩歌的體裁來看,五言詩所煉的字一般為第二、三、五個字,七言詩所煉的字一般為第三、四個字。而從漢語言詞匯的特征來看,煉字主要分為“煉實字”和“煉虛字”。實字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虛字一般包括副詞和連詞等。所以對于詩歌中以上詞性的字,應該重點注意,應從中找出使用最生動、能形成意境的那個字,便是整首詩的“詩眼”。
三、通過詩中意象描寫揣摩詩歌的象征意義
在做這類題時,教師應該提醒學生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的各個意象,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細致揣摩詩中意象的象征意義。在詩歌中,往往通過意象描寫營造整首詩的意境,意象就是作者的心理情感與現實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在體會詩歌意境的過程中,要抓住詩歌的藝術氣氛,并借助藝術氣氛真正感受詩中此人、此景究竟為何。所以,首先應該了解詩歌創作的社會意義、感染作用以及詩中所包含的情調;在這其中教師應該提醒學生中國古代詩歌注重意象的組合,一般來說單獨的意象并不能表達豐富的情感。學生應該抓住詩中的景物與意象,在腦海中再現詩中的畫面,通過對畫面的把握,理解作者創作時的心情和情感狀態;再現畫面時,除了要抓住原詩以外,還應該進行適當的再創造,加入自己的理解。另外,學生還要在平時對景物營造進行概括,常用的描述詞語有清新、曠遠、雄偉、凄涼、蕭瑟、振奮等等。只有準確把握詩歌中的意境,才能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對詩歌的整體有所把握,了解作者的意圖和情感。
總而言之,詩歌鑒賞是語文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高考中經常會考查。因此,學生應該重視詩歌鑒賞的學習,教師也應該向學生傳授詩歌鑒賞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家海.論高考詩歌鑒賞命題評價的既有取向與應有取向:基于十年(2003~2012)高考語文全國卷的分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4).
[2]陳新國.求同存異,異彩紛呈:例談高考古典詩歌比較鑒賞題常見設題角度[J].語文知識,2014(2).
[3]陳國林.強化整體感悟,突出鑒賞評價:2011年高考詩歌鑒賞體評析[J].語文建設,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