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花日茂
摘要
分析高校儀器設備的購置、使用、維護等方面的管理現狀,從儀器監管、儀器共享、專業管理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維修基金等方面探索儀器設備科學管理的新思路,旨在有效促進儀器設備購置的科學性,提升使用效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設備的教學、科研產出。
關鍵詞 儀器設備;管理模式;思考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3-391-02
Thinking on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Universities
GAO Qian, HUA Rimao
(Key Lab of Agri-Food Safety of Anhui Province,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Abstract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management state were analyzed in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nstrument purchase, use and maintenance et al. Then the new ideas of the instruments scientific management were explored from the instruments supervision, the instrument shari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team-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fund etc.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purchase of scientific equipment, the use of efficienc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utputs.
Key words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model; Thinking
基金項目 安徽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2013zdjy059)。
作者簡介
高倩(1976-),女,安徽碭山人,實驗師,碩士,從事實驗室管理和實驗教學。
收稿日期 20141209
儀器設備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產出高新技術成果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支撐力量,同時現代化儀器設備的數量及配置水平反映出一所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研水平。隨著政府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購置大量儀器設備,其中不乏大型昂貴的高精設備,這些設備對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起到積極作用,但因高校大型設備管理體系滯后,導致重復購置、設備使用率低[1-2]、資源配置不平衡等現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如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成為近年研究型高校儀器設備管理者研究的一個熱點[1-3],筆者結合安徽農業大學儀器設備管理現狀,對高校儀器設備購置、使用、維護等管理方面進行思考和探討。
1 儀器設備管理現狀
1.1 儀器設備重復、盲目購置,利用率低
高校儀器設備大多是政府、校國資部門以招標形式采購。儀器設備單臺(套)在1萬元(含)以上或批量在10萬元(含)以上由學校和政府集中招標采購,學院提報需求計劃,國資部門匯總,組織招標小組進行論證、招投標、選型、談判簽訂合同、采購、建帳等一系列標準程序。流程規范化也具有一定不足:①招標周期長,導致一些急需的常用儀器不能及時到位,學院重復申報;②非專業人員主導的多,具體使用者參與的少,不同產品參數差異大,審核與溝通欠缺,導致所購置設備的細節問題與使用人員的需求有差距,使用人員不能及時買到理想設備,部分儀器在保修期就出現多次故障,甚至一超出保修期就可能出現閑置現象;③國資部門對儀器前期的購置程序如:招標、談判等管理和控制嚴格,對儀器設備后期使用管理較少,在整個儀器生命周期管理上重前輕后,出現售后保修職責不明,銜接不及時現象,導致儀器正常維修難以保證,影響正常教學科研工作;④國資部門難以就大型設備全校統籌,合理制定采購計劃,致使儀器設備院系間、實驗室間嚴重不平衡。
由于經費項目來源多樣性,項目審批程序的復雜性以及財政撥款的滯后性,出現一些項目突擊花錢現象。國家項目基金未能及時到賬、學校遇到利益難題,均會導致各科研經費充足的學院年底突擊花錢和盲目花錢的現象,為了用完限時經費,就重復購置大量儀器設備,科研經費的“花完式”管理模式導致部分經費盲目用于大型設備的購置,從而出現政協委員報料“某高校花6 000萬買設備放了5年沒拆包”的浪費現象[4]。
1.2 儀器設備共享不暢,使用率低下
由于高校經費來源的多樣性和學校制定的分配機制,院系間、教學與科研間經費均分開管理,學校缺乏統一規劃和有效的監管、評價、制約機制,且所有儀器購買后交給各單位或個人管理使用,對儀器設備后期使用效益未進行監控和考核,基本是“誰買誰管,誰管誰用”,學院、課題組儀器“私有化”現象嚴重,同時因大型儀器設備昂貴,運行和維修成本費用高,怕儀器損壞,儀器基本不對外開放使用,僅供課題組內使用,導致很多設備無法共享,使用效率低,科研產出低,影響高校科研實力的可持續發展及高校學科協調發展。
1.3 缺乏專業技術隊伍和激勵措施
高校引進的大型、精密、昂貴設備日益增多,缺乏專業的儀器操作人員成為制約高精儀器管理工作中的瓶頸。目前,學校多數大型儀器沒有專門人員進行操作,儀器操作人員主要是缺乏專業、系統設備管理和維護相關知識的培訓的實驗人員、研究生、青年教師、本科生等,實驗室設備操作基本為高年級學生帶教低年級學生,大大增加了儀器設備人為性操作故障發生率,急需建立大型高精儀器管理專業人員隊伍及相應管理制度。
長期以來,高校實驗人員同管理人員、教學科研人員相比,在工作環境、崗位津貼、績效工資、職稱晉升等方面處于劣勢[5] ,個別高校存在崗位歧視,認為實驗人員是輔助崗位,對其工作量、工作業績缺乏客觀、公正的測算和評價機制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措施,造成實驗人員工作、學習積極性不高。應建立健全實驗人員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大型高精儀器在高校科研教學中的作用和提高其使用率。
1.4 維修機制制約設備使用率
安徽農業大學儀器設備維修產生的費用實行共攤機制和科研經費專項支出機制,即用于教學的儀器設備屬正常磨損、損壞的,由學校和學院按一定比例承擔維修經費;用于科研的儀器設備維修經費由科研經費全額支付。共攤機制導致維修核算確認程序復雜,維修周期長,而教學與科研儀器維修費用的分開機制,制約了儀器設備在教學、科研間的共享,導致教學需要使用的儀器設備無法及時維修保證使用,影響正常教學工作,同時科研設備閑置不能使用的現象發生。
2 儀器設備科學管理思路
2.1 分類管理,建立考核機制
學校應對儀器設備抓大放小,分類管理。普通儀器(單臺價值低于10萬元)從儀器計劃、論證、購買、使用、維護、報廢由學院自主管理,學校加強監管,有利于學院強化自身在設備管理中的責任,有利于國資部門更好統籌全校大型設備;大型精密儀器(單臺價值高于10萬元)歸學校國資部門統一管理,校國資部門應從全校的高度審核申請計劃,合理規劃、有效配置和管理,并協助學院做好科研設備投入與產出的論證,確保大型設備從計劃到報廢全流程監控,確保設備有效使用,確保設備科研產出最大化。同時建立基于設備操作人員專業性、科研產出(如論文數質量、科研項目、獎項、專利等)、設備功能開發、共享服務、設備使用率、設備故障率、維護保養成本等指標年度考核機制[6],并定期全校公示和獎懲。對長期(3年以上)閑置和使用率低的儀器設備,學校一方面追究申請人的責任,限制其購買儀器設備計劃;另一方面有權在學校范圍內調劑使用,促進儀器設備購買計劃科學性和使用管理的規范性。
2.2 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
高校樹立和強化大型儀器設備資產的管理權屬于學校的意識,做好大型設備購置的頂層計劃,打破院系、學科間和教科研間界限,轉變“誰買誰管 ,誰管誰用”的“私有化”觀念。通過基于網絡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開放信息平臺,廣大教師可通過平臺了解校內大型設備資源及其功能、設備狀況、使用情況等,同時通過網絡預約申請使用,開展相關科研工作。
為實現儀器設備在校內外共享,儀器設備的使用應采用免費和適當收費兩種方式進行:①校內老師可根據其承擔科學研究項目數量、職稱以及所帶研究生數量等因素給予不同數量的免費額度,超過免費額度的部分可通過使用時間或測試量等方式實現校內科研經費核算收費。該舉措有利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充分拓展儀器設備功能和使用率、增強學科交叉性研究,促進創新能力提升。②視儀器設備使用率、運行成本、校外行情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允許校外科研人員使用,實現資源校內外共享和成果共享。
2.3 加大儀器設備管理和維修專業人員培養
專業化設備管理和操作人員是推進儀器設備高效使用的關鍵和保障。目前,設備操作和維護大多由實驗人員和教師兼職進行。學校后勤維修人員大多解決常規儀器的小故障,大型儀器出現問題主要由廠家技術人員維修。鑒于此,學校應根據儀器設備類別和功能進行分類管理,建立校、院兩級專業化管理和維護人員,并做好人員崗前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考核、外出進修等管理,同時要求專業化人員必須參與大型儀器設備安裝、調試等全過程,確保操作人員熟練掌握儀器設備功能、構造及常規故障原因識別及排除,并建立專業人員績效考評機制,在設備購置時,利用商務談判,爭取廠方更長的保修周期和給予專業人員培訓機會,確保儀器故障能及時得到維修,形成良性循環,既能降低聘請公司維修的成本,也能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激情。
2.4 建立大型設備維修基金和定期的設備巡檢、計量認證制度
學校根據設備資產產值情況確定年度設備維修基金,按照學校投一部分、科研基金提一部分、共享收費補貼一部分、設備報廢處置費補充一部分來統籌,專款專用,確保設備出現故障及時得到維修。同時,設備管理專業人員定期對全院設備,尤其大型高精設備進行巡檢、保養并建立檔案,對于大型精密儀器應進行周期性檢定,確保設備各項性能指標正常,從而保證科研數據的準確可靠,增加設備使用壽命。
3 結語
如何建立適合各高校儀器設備管理模式,維護與管理好儀器,最大限度發揮其使用效益,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高校儀器管理部門根據各校實際不斷摸索,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需要政府部門、高校資產管理部門和實驗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相互協作;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政府財政撥款制度,對經費使用期限適當延長,從經費到位開始計算使用周期,把未到款的時間剝離出去,可有效防止儀器重復購置和購置無用儀器的現象。需要妥善處理好儀器設備從計劃、買、管、用 、養到報廢整個生命周期的各方面因素;需要建立設備的共享機制、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科學完善的考核和激勵機制;需要充分發揮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管和調控作用,從而有效發揮儀器設備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中的作用,實現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王禮貴.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188-189.
[2] 萬娟.提高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初探[J].信息系統工程, 2010(9):103.
[3] 胡曉萍,鐘葉龍,徐軍明.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管理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7):215-217.
[4] 羅琪.某高校花6000萬買設備放了5年沒拆包[EB/OL].[2014-03-09].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09/content_31723166.htm.
[5] 熊娟,楊向榮.高校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及資源共享的探索[J].分析儀器,2010(5):84-85.
[6] 楊樹國,黃樂,武曉峰,等.強化評價 提高高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