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
【摘 要】本文擬就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激情與主動協作探究信心問題作探析,闡述運用互聯網絡資源對引導學生自覺學習的促進作用。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虛擬平臺給學生提供學習交流載體,利于學生在自然真切的人機對話互動中更加有效地探究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網絡;合作;交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運用虛擬平臺進行活化英語教學已成為教師的必修課,對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起到一定正面促進作用。在教學中學生學習英語激情和動力欠缺,不能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有效活化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外學習英語缺少協作互動,仍然局限于個體的自主學習與被動應付接受,缺少一定的活力。發揮網絡資源互聯溝通作用,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和便捷載體中加強協作,更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網絡資源學習共同體,鼓勵暢言
多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共同體,讓他們在主動交流中質疑問題和探究問題,能使得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網絡資源,讓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富有生活性和開放化,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集中力。
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特點以及課程內容,多從他們喜好和思維方法差異中查找興趣話題,讓他們在彼此暢所欲言的過程中有更為真切的感知體驗。為學生提供虛擬的學習平臺,像班級QQ群、郵箱、微信等,讓學生能夠有交流發言的機會。根據學生的交流方式,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一定的互動交流載體,并明確相應的管理員等,幫助他們能正常維護交流平臺。正確引導學生針對學習問題進行相互交流,讓學生在各自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學習重點和相應的方式方法。
通過創設網絡資源學習共同體,能使得學生的目標更為明確,方法更為豐富。在每學年的開學,可建議以班委會名義創設一個QQ群,并明確班長為群主進行適時管理。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查閱的情況,結合“The history of Hong Kong”和“The interesting things in Hong Kong”讓學生做好發言交流的準備。同時,鼓勵學生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在群內進行交流,強化整體理解感知。
二、利用共同體設計任務問題,引導合作
在前置性學習指導中,可利用共同學習載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任務,引導他們在自我預習和相互思考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思維靈感,幫助他們強化理解感知。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認知差異,有針對性設計相應的探究任務,讓他們的思維更為寬闊。在指導學生自我預習過程中,可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文化背景內容,幫助學生在理清學習思維方法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可利用網絡載體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學習話題任務,引導學生在查閱相關資料基礎上能有針對性找出相關破解策略方法。尊重學生的自由合作交流權,鼓勵他們根據載體提供的任務,借助QQ、短信、微信等平臺,相互協作交流,以此來幫助他們增強理解感知,激活學習的思維方法。
在共同體上創設一定的學習任務,能使得學生明確交流的方法和目標,幫助他們更好地篩選有價值信息內容。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學指導時,不妨在QQ群里布置一定的預習題目,像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ORBIS doctors?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with ORBIS doctors?等,要求學生在整體閱讀感知的基礎上,能根據提供的任務進行討論交流,以此來深化感悟。同時,可要求學生結合各自的理解感悟相互討論,圍繞“What are you going to learn from ORBIS doctors?”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來深化理解過程。
三、結合總結反思自由化溝通,深化互動
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思維方法進行優化總結和反思交流,能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靈感,幫助他們獲得全面感知。關注學生的個體交流過程,引導他們通過網絡資源來交流學習心得,能使得學生享有更多的自由表達權和交流權。
在鼓勵學生總結反思的過程中,多給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交流話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感知和溝通交流中發現問題,更好地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針對學生的溝通予以策略化指導,多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引導他們針對課外學習問題主動探尋溝通交流思維方法,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關注學生的學習共同體維護,多給學生提供方向性的指導意見,引導學生就相關意見和想法進行互動交流,以此來更好地把握學習要點,深化理解感知。
如上所述,運用網絡資源活化英語教學,能使得學生在豐富情境過程中感受聽說讀寫的綜合魅力,便于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中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重視學生英語學習能動性激發,多給他們提供寬松自由的學習情境和互動協作機會,能使得學生在靈活自如地運用中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形成團結協作的良好學習精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3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2]楊雪.基于中學生英語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探析[J].考試周刊,2012(66)
[3]余新華.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J].文理導航(下旬),2012(04)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開發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