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培
摘 要:歌唱是人類表達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英國聲樂教育家金·帕默爾曾說:“唱歌必須自然地進行。”要使學生“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不提倡高難度機械訓練,而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積極引導學生歌唱。
關鍵詞:歌唱教學;體驗;多樣化
一、創(chuàng)設歌唱情境
在歌唱教學中,傳統(tǒng)的發(fā)聲練習是音樂課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大多是在“mi,mi,mi,ma,ma,ma”中開始,但這些專業(yè)化和枯燥乏味的課前發(fā)聲練習對于提高普通班級學生歌唱技能的作用是不明顯的,學生很難將發(fā)音與歌曲聯(lián)系起來。往往課前發(fā)聲練習只是走走形式,難以起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
1.音畫結合,展現(xiàn)情境
音樂與畫面動態(tài)結合,充分發(fā)揮音樂形象的感染作用,彌補以往課堂教學的不足,激發(fā)學生歌唱的興趣。例如,我在教《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時,首先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相關的草原圖,營造出一個與音樂相符的環(huán)境氛圍,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樂曲情節(jié),每個人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在歌唱時,有的扮演自由飛翔的小鳥;有的扮演慢慢盛開的花朵;有的裝扮成在微風中自由飄蕩的小草;有的模仿小溪奔流的動作與聲音……他們邊歌唱邊自由舞動,全身心地融入音樂情緒中。音樂不是獨立的,它必須與畫面結合,音樂是依附于畫面而存在的。
2.角色體驗,投入情境
初中生學習任務重,偏主課、輕副課是普遍現(xiàn)象,基于這些,歌唱教學時應充分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使學生把自己對歌曲的感受、理解慢慢地自己體驗出來。如,在學習歌曲《運動員進行曲》一課時,我首先用有力的軍步把學生引入歌曲的學習,待歌曲基本學會后,我便請學生大膽想象:你就是當中的一名運動員,大膽唱出你自己。
3.游戲互動,體會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也是如此。當我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好嗎?”“好啊!好啊!……”教室里就會一下子沸騰起來,參與的欲望很強烈。如,在學習《沂蒙山小調(diào)》時,我就先帶學生玩了詞語接龍的游戲,然后學唱歌曲,介紹“魚咬尾”歌曲的唱法,學生唱得很激情。當然,這里也可以融入節(jié)奏游戲,可把各種動物的叫聲模擬成節(jié)奏型。
二、增強歌唱的積極性和歌唱的自信
歌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們表達各種情感的最好方式,學生也一樣,學生通過他們甜美清脆的聲音來表達自己歡樂喜悅的情緒,同時歌唱也是他們顯示自己能力,獲得成功體驗的重要途徑。中學生往往不像小學生那樣渴望在教師和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我,我們有些教師由于受到專業(yè)教學方式的影響,在自己的教學中過多重視歌唱技能的傳授和訓練,教學方式過于單調(diào),忽視了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引導。歌唱教學要注意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林肯曾說:人人都喜歡受到稱贊。所以,我們只要學生有一點進步就給予成功的鼓勵,抓住點點滴滴成功的現(xiàn)象及時表揚,那么學生就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心里就會很愉快,自然對唱歌就充滿了信心。除了語言,我們還可以通過眼神、手勢來與學生進行交流。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眼神,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足以給學生增添信心。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讓一些自卑的學生覺得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信的支撐點,讓自信的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
三、注重歌唱形式的多樣化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產(chǎn)生和發(fā)展。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曾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各種音樂藝術實踐外,如果條件允許,在自己能勝任的前提下,就應該充分去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組織合唱隊、舞蹈隊、樂隊等興趣小組,給他們排練節(jié)目,參加校、市的演出、比賽。音樂教師應該爭取在校園里經(jīng)常開展各種音樂活動,比如舉辦藝術節(jié)、校園歌手大賽等。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在大庭廣眾中進行表演,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教師在教學知識的同時,還要真正去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要用“放大鏡”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讓一些自卑的學生覺得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信的支撐點,讓自信的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由衷地唱出自信
的歌!
總之,歌唱教學并不意味著簡單地教學生唱回樂譜和歌曲的事,而是一個展示音樂美的過程——學生在接受美的過程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感受過程中了解美的諸多因素,在懂得美的諸多因素后自己去嘗試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參考文獻:
劉青翠.淺談音樂教學中“互動”教學法的運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7(02).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