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松
摘 要: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鼓勵探索,培養創新精神,讓他們成長為充滿自信、積極進取、富有創造力的現代人。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談點滴體會。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挖掘;培養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積極性
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能激發學生探求數學奧秘的欲望,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為思維訓練鋪設良好的通道。
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時,可以先講這樣一個實例,我們有一塊三角形玻璃被打碎成兩半(如圖1),現在我要上街配一塊與原來一樣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將兩塊玻璃都拿去?
學生:有的說帶一塊,有的說帶兩塊。
教師:(先讓學生討論片刻)其實,只帶一塊就可以了,大家想一想,應該帶其中哪一塊,為什么?
經過教師的啟發,學生的思路被打開,這樣就為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創設了思維情境,激發起學生的思維。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緊扣課題,不要故弄玄虛,離題太遠,衡量問題情境設計好壞的標準,一是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二是直接有利于當前所研究課題的解決。
二、培養思維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路寬廣,善于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探求。在數學學習中,思維的廣闊性表現為既能把握數學問題的整體,抓住其基本特征,又能抓住重要的細節和特殊因素放開思路進行思考,使他們思路開闊,處于一種主動探索的心理狀態,通過活躍的思維達到求異、求佳、求新。具體做法: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問題,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等習題,開拓學生思路,逐漸培養學生形成思維的廣闊性品質。
例如,如圖2,AB是☉O的直徑,AD⊥CE于D,CE切☉O于點C。
(1)求證:AC2=AD·AB
(2)若把直線CE向上平移與☉O交于C1、C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問是否存在與(1)有相似的結論,若存在,請證明,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問題一提出,學生躍躍欲試,勇于探索。
答案:(1)略,(2)存在AB·AD=AC1·AC2,證明略。
三、重視逆向分析,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它表現為迅速地發展、分析和處理問題。有些問題,正面思維很難解決問題,但采用逆向思維時,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特別是在數學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中,逆向思維就越顯得很重要。
例如,將拋物線y=ax2+bx+c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下平移3個單位,得到一新拋物線y=2x2+8x+3,試確定a、b、c的值。
分析:這題目按圖象變化進行思考,運算復雜且有相當難度,若能從結論出發進行逆向推理,則簡單易解,即將y=2x2+8x+3=
2(x+2)2-5(結論)向右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得原拋物線(已知),然后利用比較系數法確定原解析中的a、b、c值。
數學知識有許多“相反互逆”的概念、公式、法則和定理,教學中要恰當地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雙向思考,夯實這些數學知識,無疑會提高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四、鼓勵學生猜想,培養直覺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要求有一定的依據,但又不苛求有充分的依據,這就等于放寬了條件,既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又不至于過早篩掉可能有用的信息。直覺思維具有快速性,迅速肯定或否定某一思路結論,給人以“發散”“放射”的感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因此,加強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對克服思維的單向性,提高思維品質是有利的。它是學習數學與創造數學必不可少的思維形式。
例如,圓內接四邊形的邊長依次為25、39、52和60,這個圓的直徑是( ?)
A.62 B.63 C.65 D.69
先要求學生猜出可能的答案,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應選(C)。教師:為什么?學生:65、25、60都是5的倍數,這是一種直覺,根據這個直覺作出(C)是正確答案的判定,理由是不充分的,但優先考慮(C)卻是合理的。果然,65=5×13,25=5×5,60=5×12它是一組勾股數,所以選(C)是正確的。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具備思維品質,必須更新教育觀念,下決心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點燃學生心靈中的思維火花,以此推動學生不斷發現新問題。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