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歆+王素君+王薇
【摘 要】本文基于創新人才的發展需求,以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為出發點,結合我國高校實際,探討如何在創客空間模式下通過營造創新氛圍、加強創新實踐引導、推行創客創新教育、改革教學體系、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舉措促進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創客空間 ? ?科研創新能力 ? ? 培養
一、創客空間的由來
創客源于英文單詞Maker,代表一群喜歡將興趣融入實踐、努力把創意變為現實的人。創客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創新精神:更少負擔,更富激情。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較高智力水平、較深知識儲備,最具活力的群體,是創客中最富活力的細胞群。
“創客空間”出自 Make Magazine,英文是 HackerSpace。“創客空間”是創客們交流創意和實現創意的平臺, 也可以看作是開放交流的實驗室、工作室、加工室。“創客運動”發起者之一戴爾·多爾蒂認為,“創客運動”可以給教育帶來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變化。2014年基礎教育版地平線報告里,“創客空間”作為促進基礎教育學習變革的數字策略之一,被選入未來5年內影響基礎教育12項關鍵技術的大名單。創客空間模式能夠推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升學校科研、創新氛圍,對培養研究型、創新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在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基于創客空間模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與實踐、教室與工作室、知識獲取和能力鍛煉、教育文化和企業文化多方面融合,實際上是構建了一種教、學、研、做、評的環境和團隊型的創新教育模式,引導大學生積極發展個人創新能力,能夠讓本科生在教科書和課程學習之外,在更能體現個體特性的科研實踐中得到鍛煉與成長,更加適應科研工作的需要,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二、國內外科研創新教育現狀
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學校通常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僵化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千篇一律,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優勢。針對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已刻不容緩。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李大西博士認為:“中國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缺陷很多,這可能與中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有關,加上高考主要是靠背書和做題,不靠動手,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深圳柴火創客空間,不久后提出“培育創客文化,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3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創客”被再次提及,不僅成為熱詞,更是肯定了創客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創客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國內的創客空間剛剛起步,一開始都是模仿國外的創客空間的優秀模式。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由學生自己開設創意課程,給了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是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方式。“清華創客空間”每周都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每個創意周末會開放硬件工作坊。西南交通大學的“創客空間”經常組織分享會、工作坊、挑戰賽、“創客集市”等活動。同濟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不同層面的課程里有大量交互技術或“創客”的內容。
本文以沈陽建筑大學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試點,以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子課題為載體,探索推進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完善與提升的有效方案。
三、創客空間模式下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實施方案
1.探索科技競賽與科研訓練的有機聯系,帶動本科生創新素質的提升。建立科研訓練與科技競賽備賽活動緊密結合的互補機制;結合科技競賽的特點和具體實施方式,研究通過科研項目促進科技競賽水平的合理途徑。
2.建立高效的師生交流模式,引導本科生及時解決問題和調整方向。研究參加科研項目的本科生問題提出與答疑機制,實現有效的日常指導;探索建立暢通、實時的信息交流平臺,為師生交流提供支撐;研究關鍵技術及技術路線的問辯規則,保障本科生參加科研項目的誤差及時糾正。
3.依托先進的科研平臺與實驗室條件,建立適合本科生創新訓練的創客空間實驗室。研究開放式實驗環境的營造與作用發揮,建立適用于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具有更寬覆蓋面的創新實踐平臺;研究實驗平臺建設信息化與智能化的實現方法,結合專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4.探索優勢互補模式,研究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指導隊伍建設。研究有效的引導方法,吸引高水平專業教師加入本科生科研訓練指導;探索專業教師的優勢互補,實現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開拓創新、適合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5.研究本科生科研創新素質的合理評價機制,實現培養機制的調整與不斷完善。研究本科生科研素質的評價指標劃分,尋求合理的權值和聯系,以準確體現本科生的狀態和特點。分析和確定本科生科研素質及能力的評價內容,實現各級指標的分級量化。
四、結論
以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宗旨,以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本文結合沈陽建筑大學專業學習和創新實踐培養,研究了基于創客空間模式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與方法,營造出帶有示范性意義的、適合理工科專業方向的本科生科研訓練新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12.
[2]方可人,周榮庭.創客空間:一種推動科學普及發展的創新路徑[C].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二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