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奎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集體是教育的工具”。從古至今,集體就是一個團結和進取的名詞,象征著集體的力量。當然,成功的關鍵就是自己的集團足夠強大,可以相互之間共同發展,對于自身以及集體都是一種好的影響。班集體的榮譽是靠團結和凝聚力得來的。大家像一個大家庭,有力可以往一處使。當然,作為班主任,不應該只教學生文化知識,更應該指引他們去學習如何相互之間友好的相處、團結,凝聚向心力。班級中要形成互相幫助的習慣,做到班主任的責任與義務。最終和學生共同建立起一個和諧、高度凝聚力的班集體。
關鍵詞:提高;凝聚力;班集體;和諧
一、用實際行動教導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白行動的意義大于語言。當然,不僅僅是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和班集體建設行為規范的過程中也應該用教師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和引導學生,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心服口服。比如,學生經常有浪費的行為和欠缺集體意識的行為。這時,我們僅僅用語言說是不會讓學生信服的。在學生隨地扔紙時,我們應該自己去撿起來并且扔到垃圾桶。然后再用語言去教導學生。這樣,學生的記憶就會深刻,之后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想到老師是怎么做的。
二、培養優秀的班干部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不會缺少有能力的班干部,所以培養優秀的班干部也是建設一個成功的班集體的必要條件。班主任老師是管理整個班級事務的,但是很多時候老師并不能時時刻刻在學生的身邊,這時就需要班干部協助。班干部是直接與班主任老師溝通的,也是和班級中的學生進行交流的橋梁。班集體的風貌往往可以從班干部的能力中看出來。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必定是班干部能力強,在學生中威信較高,可以幫助班主任處理日常的事情,反之則是相反的表現。所以,在學生剛入學的時候要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品性和能力,擇優而選。可以從他們的自我介紹、學習能力中來選取適當的職位。學習好的可以作為學生的學委。組織能力強的人可以作為班集體中的班長來組織班級的各項事宜。或者也可以讓學生之間接觸一段時間之后進行推選,給他們之間分好自己的任務,和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級,進而讓班集體中的每項工作進入正常的軌道。這樣,學生可以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班集體的凝聚力也會自然而然上升。
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雖然學生是信息的接受者,班主任是學生的管理者,但是傳統的左右端不平是不允許存在的。作為班主任必須對所有的學生做到一視同仁,這樣班集體中才不會出現相互之間的爭執和摩擦。首先做到的就是尊重。在發生事情的時候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學習好的、學習差的要一視同仁。班主任老師雖然是班級的管理者,但是如果以主人身份自居,不顧學生的自尊,班集體不會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相反的是對班主任老師的反感。所以,不論學生學習的好壞、長相的美丑、語言方面或者先天的不足都不應該另眼相看,應該時時刻刻保持同樣的熱情和溫暖,讓學生在學校可以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讓大家不自覺的團結在一起。
語言往往不能趕超行為,最實際的還是行動,可以讓學生從小事情中感受到班主任老師的那份熱情和關心。在學生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或者身體上的疾病的時候,最應該現身的就是班主任老師。在生病的時候一句溫暖的話語可以暖到心田,口渴的時候遞上一杯水會讓學生記住這是親人不是單純的班主任老師。曾經有這么一件事情:一天上午的時候,一個班級的一位男同學不小心受傷,班主任老師立即騎車將這位同學送到醫院,掛號、打針、拿藥、叫大夫,一直陪著打完點滴。這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是學生是不會忘記的,他們會感激、會感恩、會感動。雖然我們覺得這些小事似乎是班主任教師理所應當做的事情,但是有多少老師會真情付出,又有多少老師會真的這樣做。只有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有了真正的感情,學生才會真情相報。相互之間關心愛護,才能成班集體凝聚力。
四、用集體活動提高凝聚力
集體活動是促進班集體產生凝聚力的最好方法。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可以讓學生之間相親相愛,學生和老師之間多點幸福和家人的交流。學生會感覺他們所置身的這個班集體是溫暖的、團結的、可靠的,還是擁有親情的。團結的力量上來了,成績當然會不自覺地隨著上升,形成互幫互助的大家庭。通過一系列活動,大家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也有利于改進自己的缺點,做到兩全其美的效果。這樣的環境不僅是班主任老師希望看到的,也是學生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樣的集體能夠帶給他們自信和動力,帶給他們好心情、自豪感和團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
總而言之,優秀班集體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耐心和一顆對學生的熱心。我認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應該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謙讓理解,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學習方向,并為之不懈努力。在今后的班集體工作中,作為班主任,應該不斷學習和反思,爭取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孫慧君.提高班級凝聚力 建設優秀班集體[J].教育藝術,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