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教學過程中“教—學—評”的一致是最基本的教學常識,不過據調查,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常常違背或是忽視這個教學常識,很少思考教學活動中“教—學—評”的一致性,尤其是音樂課堂,結果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興趣都不高。因此,研究英語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小學音樂;實施研究
在“教—學—評”一致性中最基礎的所在便是教學目標,通常判斷“教—學—評”是否具有一致性的依據便是清晰有效可測的教學目標,而整個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及相關評價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的,因此,研究“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極為重要。
一、教學目標
在教學每首歌曲時,教師首要考慮的就是解讀歌曲,明確在課堂上什么是學生需要學習和教師該教授的內容,選擇正確評價的方式,才能確定教學的任務。比如,在教學《四季童趣》一歌曲時,通過對該歌曲的研究分析,筆者最后給出三個教學目標:旋律、歌譜的熟悉哼唱;學習曲目,演唱要有表情,表達歌詞內容時懂得用不同演唱速度,并嘗試著創編歌詞。在確定出這些目標后,接下來設計教學方法及任務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開展。
在學習《四季童趣》歌曲中,通過表演歌曲的方式理解音樂的風格情趣,通過學習歌曲本身的旋律,并比較這些旋律的異同,了解到樂句與樂句間的區別,從而打好準備演唱歌曲的基礎。同時,為實現這一目標,筆者還做了相應的延伸,通過聆聽錄音范唱的形式讓學生跟著哼唱歌譜,描繪出歌曲中所呈現的四季,《四季童趣》歌譜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并不復雜,筆者這里采用的是標注法幫助他們哼唱,確保他們能唱準歌譜音準和各音的唱名。最后是屬于拓展能力的目標,學生對歌詞進行創編,在該環節由于學生年齡偏小,創編時始終存在問題,因此筆者對這部分內容要求并不是很嚴格,就是改一改在各季節的童趣即可。合理的教學目標制訂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不如想象中簡單,教師在制訂時一定要酌情考慮,教學目標要淺顯又簡單。
二、教學方法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必須立足于學生學習之上,既要出發于學生,又要適合學生,不能一味地追求出彩的教學方法,而是要切合實際思考怎樣的教學方法最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歌曲。以《四季童趣》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并未按照歌詞順序教學,而是將歌詞順序進行對調,并且在這一設計基礎上,筆者還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通過相應的游戲將整節音樂課融為一體,這樣環環相扣的教學方法,能與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所符合,對于小學生而言,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滿足他們對音樂的學習。因此,在開汽車游戲中融入伴奏音樂欣賞,能夠確保學生各方面都能動起來,進而更好地學習音樂。此外,對于《四季童趣》一課而言,在設計教學環節時,由于該課程教授不止一兩次,且結合本校音樂教師教學該課的現狀,筆者認為在教學這一課時,長期拘泥于傳統課堂教學很難達到教學目標,所以,筆者將授課之初的古箏節奏型訓練去除,并將整節課的細節串聯起來,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學習該歌曲,當然還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最終促使學生愛學并學好音樂。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在課堂中生成的,學生并非提線木偶,需要教師提著線才能行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著自己的主體性,合格的音樂教師不應該拘泥于某一種教學模式,而是要根據學生活動的規律,找尋恰當的教學手段,才能引導學生進入教師自身的教學設計中,從而最大化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姚美文.“教—學—評”一致性在音樂課堂中的實施:以小學音樂課“勤快人和懶惰人”為例[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