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嬌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但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征,令很多學生望而生畏,再加上部分教師所用的教學手段傳統落后,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學生越來越沒有學習的興趣。因此,有必要創設一種愉悅型教學課堂,使學生的苦學變為樂學,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數學課程的學習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愉悅型;疑問;實踐活動
下面,本文就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對如何創設愉悅型教學課堂這一論題,闡述幾點簡單的想法和意見。
一、以疑導學,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一個富有懸念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求知心理,對于不懂的問題,總喜歡追究為什么,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就可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實現以疑導學,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數學廣角》這節內容時,我就通過講述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向學生提出了疑問,如:李×打算在衣柜里拿出自己今晚參加晚會的衣服,但是,忽然停電了,而衣柜里除了自己的三件衣服,還分別有爸爸媽媽的四件衣服,那么,李×究竟要至少拿出幾件衣服,才能保證拿出了自己的衣服?這一耐人尋味的問題,一經提出就吸引了學生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上,周而復始向學生講述、帶領學生復習各種數學知識點,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心理。所以,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由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產生輕松、愉悅之感。
比如,在學習了四年級下冊中《小數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內容后,我們就可將教室進行簡單布置,在講臺上放我們課前準備好的寫有各種小數價格的物品卡片,如1.5元的鉛筆、6.7元的文具盒、15.5元的玩具熊、0.7元的練習本、3.2元的襪子等,讓學生把它想象成一個購物場所,然后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到講臺上進行購物模擬活動。選購完東西之后,重點經歷對小數價格進行計算的過程。身為教師的我們,則對學生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檢驗。如此一來,我們便改變了以往壓抑沉悶的課堂氣氛,使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
總之,我們要運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構建一種愉悅型數學課堂,讓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并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歡快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