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改革,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中,進而不斷地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數學教學目標,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運用
小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初始階段,教師應該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簡單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狀況,理解數學源于生活的特點,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的樂趣,使學生樂于學習,進而促進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為學生樹立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意識
數學知識大部分是來源于生活的,然而要想為學生建立牢固的數學知識體系,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之一。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課本知識將生活中有趣的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將數學知識放到生活中,進而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學習狀態,結合實際生活的經驗來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以至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小學數學課本中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兩輛汽車同時相向而行,甲車的速度是每小時30千米,乙車的速度是每小時40千米,求經過多長時間后甲乙兩車相遇?在講授這一類型的題目時,教師可以將題目改成班上同學的家在不同的方向,兩人同時騎自行車去上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學生樹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意識。
二、創設生活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生活化水平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學科,且數學知識的構建是源于對生活的積累和升華,對于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道難以越過的鴻溝。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進而幫助學生跨過鴻溝,提高學生的生活化水平。如,在講授“149+99,187-99”這一類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教給學生簡便方法,即“149+99=149+100-1,187-99=187-100+1”,然而對這種方法提出問題:為什么第一個要減1、第二個要加1呢?進而為學生創設一個非常貼切的生活情境,即在實際生活中“付整找零”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生動、具體化,最終提高學生的生活化水平。
參考文獻:
苗齊.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