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雄
摘 要:小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學習內容中相對較難的科目。而且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接受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教師應該通過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但是,不能讓學生一味地依靠老師,要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自主學習;實踐方法
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型課堂,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生更愿意積極地思考配合老師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接下來本文將就如何為小學生構建自主學習型小學課堂進行探討。
一、應用提問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提問法是應用在小學教學中傳統而又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法的應用,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提問法與課堂內容的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在上課開始的時候,教師拿出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提問,問學生是否認識這些人民幣,這些人民幣之間又有什么不同等問題。讓學生在課下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記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的內容都是圍繞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展開的,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應該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九九乘法表”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四到六個人一組,以“我教大家學乘法”為主題,每個小組都做一次老師,教其他學生背誦乘法表。給學生賦予了教師的身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揮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張書令.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