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歐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問題化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教育教學領域的關注,并成功地將該種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問題化教學是一種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鼓勵學生主動研究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運用該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問題化教學法;重要意義;策略研究
問題化教學法是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研究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而構建的一種教學方法。相關的專家教授通過對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比教師講某個知識點時更加集中,同時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更加敏捷和活躍,創造力和想象力都能夠超常發揮。所以,作為初中科學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嘗試將問題化教學法引入教學實踐中,通過這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科學素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一、問題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問題教學法作為當前教育領域中最為先進的教學方法之一,越來越受到各科教師的關注。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意義重大。問題化教學法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主線,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為目的的教學方法。這里所提及的問題教學法同以往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學生機械性做答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別,該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來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從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表明,該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顯著的效果。但如何將問題教學法成功地運用到初中科學教學活動中呢?還需廣大初中科學任課教師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二、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
1.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創設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發揮的問題
情境
眾所周知,知識不僅來源于書本,更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知識是人們長期在生活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初中科學任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生活中和書本上存在相互聯系的知識,并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同課本內容相關的知識元素,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識點的真正內涵。比如,筆者在教授學生水的三態變化這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所看到的水的形態進行舉例。學生這個時候都會積極踴躍地回答,有些學生回答水的形態是液體,如河水、自來水;有的學生回答水的形態是固態的,如冰雹、雪等;有的學生回答水的形態是氣態的,如水蒸氣等;然后筆者根據學生的作答,逐一地對學生對水的形態的認識進行分析,結合實驗方式,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水的變化及形態,從而加深對水的三態變化的認識。
2.通過設置問題使學生主動觀察科學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問題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一般多運用于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在開展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會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掌握學生對科學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然而,如何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究的興趣呢?筆者認為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善于觀察和總結經驗,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問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分析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比如,筆者在教授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理解摩擦力對小木板的影響。但如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呢?筆者在實驗課中提出了不同的問題。我首先問學生:“假如你穿同樣的一雙鞋,走在土路上和走在水泥路上,感覺走在什么樣的路上會更快一點?”學生對這個問題踴躍回答,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向摩擦力知識點引導,使學生對摩擦力有個大致的了解。接著,筆者又通過讓學生觀察同一個小車從相同的高度滑下,但是小車下滑的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對
學生提出:小車在不同的木板表面下滑到底所需的時間有何不同。
這個問題對于初中生而言相對比較抽象,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真正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實驗回答相應的科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總之,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通過對學生提出科學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張溢珍.關于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問題化教學”探討[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