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含秀
摘 要:隨著我國環境的惡化,我國對于環保問題十分重視。因此,綠色化學應運而生。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就融入綠色化學的理念,這有利于養成學生環保意識,建立起綠色化學的觀念。對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現綠色化學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化學;綠色化學;重要性;方式
初中化學的教學將建立起學生化學知識框架與能力的基礎,學生將初步接觸化學知識,包括基本知識與實驗等。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化學學習中得到環保意識,綠色化學的意識可以滲透到教學中去。
一、綠色化學釋義
(一)何為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是指在反應過程中及生產過程中控制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及排放等,以零污染與零排放作為其終極的目的。所以綠色化學又有幾個稱謂,分別為“環境無害化學”“清潔化學”及“原子經濟學”等。
(二)綠色化學的現狀
綠色化學的概念,最初是在美國產生的,我國自1998年起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在我國不斷的發展中,我國逐漸意識到環境的保護問題,進而對如何節能減排重視起來,也就是對綠色化學重視起來。綠色化學是一種理念,要想使這種理念更深入人心,就要依靠教育,使學生從小就了解這個理念并接受它。對于初中生而言,綠色化學的概念能夠使他們建立環保意識,并且提高他們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二、在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綠色化學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是需要教師進行教學再設計的,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與時間。但是實際上,推進綠色化學對于學生而言是有利的。
(一)降低實驗中的污染,保護學生健康
初中化學在化學實驗中,難免會接觸到一些會對空氣產生污染的試劑。雖然這些試劑對于學生而言不會使他們感覺到身體不適。但是也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會損害他們的健康。另外,這些試劑的存在也是一種安全隱患。因為綠色化學的滲透,初中化學在教學中會對產生污染的實驗進行改造,使其不會產生對環境污染的排放物。這使學生免于污染的毒害,更有利于他們身體的健康。
(二)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意識
在綠色化學的教學中,各種環保的知識與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學習之后,就能初步建立起綠色化學意識。綠色化學意識的培養能夠為國家培養有綠色化學觀念與環保意識的接班人,使我國的環境越來越好。
(三)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綠色化學的理念,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的理念。在進行化學學習時,教師把綠色化學的知識滲透其中,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化學學習產生更深厚的興趣。
三、在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的方式
化學的教學內容涵蓋了很多方面,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靈活把握,從而把綠色化學巧妙地滲透到化學教學中。
(一)在拓展練習題中滲透
首先,較為簡單的方式,即是把綠色化學的概念通過習題來給學生拓展。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之后,習題對于知識的鞏固與思維的訓練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所以往往在教學后教師布置適量的習題,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產生更好的效果。在習題中結合學過的知識滲透綠色化學的概念,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還能夠使學習對綠色化學產生基本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方式,綠色化學的理念就能夠扎根于學生的心中。
(二)有害化學試劑的限制使用
在進行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為了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許多化學實驗走入學生的課堂,并使他們親身來進行操作。而其中有一些化學反應試劑,由于種種原因,如實驗效果原因、教學目的原因、經濟因素等,在實驗中產生一些有害廢棄物,但是仍然被使用著。針對這些試劑,教師可以轉換思維,采用一些無害的實驗來代替,或者找一些替代物來代替,使有害物質不會排放到自然中。如,化學教學中必然會進行學習的即是氧氣的制備,在使用一些試劑進行制備時,如在使用或者是制備氧氣時,會產生一些無用的廢棄物,在引入了綠色化學的理念之后,教師可以轉換方法,如用電解水來制備氧氣,用這些環保的方法,來組織化學實驗。而如果實驗排放了一些有害物質,也要對其進行處理后才能排放。
(三)尾氣處理
尾氣是在一些化學實驗中會出現的問題,教師不能太過于重視實驗效果,而忽視了尾氣的排放問題。有一些實驗的尾氣不但會對環境產生危害,甚至還會對學生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就更需要教師在實驗時進行尾氣的處理。如在進行氯化氨的分解實驗中,會逸出部分有害氣體,雖然量少也是有害的,教師可以再設置一個尾氣處理裝置,將尾氣導入水中,防止其環境污染。
綠色化學的推廣對于環境保護,改善環境的污染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學中,教師滲透綠色化學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中,要注意靈活的把綠色化學滲透到教學中去。只有通過教師的努力,祖國的未來才能夠充滿綠色。
參考文獻:
[1]袁東.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綠色化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04).
[2]李海榮,孫瑞.中學綠色化學教育[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 2007(02).
[3]鄭文治,劉玲玲.試論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綠色化學教育[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