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芳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是高中階段理科生學習的重要科目,新課改后,高中物理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導學案”教學模式是教學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物理教學中也貼合其課程特點。通過對“導學案”模式的原理分析,探討了“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和實際應用。
關鍵詞:導學案;應用概述;具體作用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化,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也進行著不斷的探索更新。“導學案”模式的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模式,相比之下,對于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應用概述
“導學案”學習模式在當前的教學應用中有很高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一般分為五個步驟,一是先制訂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二是要求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三是在課堂上組織檢查學生自主學習成果,并在課堂上對問題進行探討;四是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講解;五是總結本課時的內容,進行提升。這一套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時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并且也
適用于各科目的教學。在具體的應用中,學生需要做的主要有其中三大步驟。
1.課前預習
在學習新課程之前,教師需要將擬定好的“導學案”交給學生,其中包括新課程需要學習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知識,學生可以根據
“導學案”的要求進行課前預習。“導學案”中一般有明確的預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學生在預習時可以通過找問題的方式來進行,同時標記好問題所在,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2.課堂討論
課堂上的討論時間是“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特色,在學生自己做了預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導學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學生也可以提出各自新的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和分類,然后通過全班的討論得出一致的答案。
3.課后鞏固
一般在課堂的最后,要留下十分鐘的時間做一個鞏固性的練習,這在物理教學中尤為適用,因為物理教學有一些是解題相關的內容。學生及時而適當的訓練能夠加深課堂學習內容的記憶和掌握,而課后的練習題目能夠讓學生在比較長的時間內進行課堂內容的鞏固。同時對于學生的課后鞏固效果,教師也需要進行檢查。
二、“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導學案”實際上是一個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利用這套方案所規定的程序,學生可以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導學案”的設置中通常包括了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比如,在高中物理中,我在“導學案”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由庫侖定律公式F=K*q1q2/r2可以推斷,在r趨向于無限大時,有f趨向于0;在r趨向于0時,有f趨向于無限大,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原因是什么?
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思考后,在課堂上,我很快發現了學生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很多學生對此并不理解。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真正在課堂中通過
自己的思考總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這種利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比教師直接在講臺上進行知
識的灌輸效果要好得多。
2.能夠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學案”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時刻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課堂設置,包括預習、提問的思路也是從高中生的角度出發的。當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時,整個課堂上的氛圍會變得非常活躍,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也就提高了。高中物理是一門學習起來較為晦澀的課程,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因而,多去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對學生學習物理來說有很大幫助。實際上,物理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就算是在解題時,也可以把題目設置得更為有趣。
3.能夠充分開發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精神
“導學案”中問題思路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在教學中,提問與解答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問題精
神,在尋找問題和分析問題時,學生就在無形中學會了知識,并掌握了解題的思路。
綜上所述,“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可行的,針對物理這門具有探究性的學科來說,學生更應該多發揮自身的主動學習能力。利用“導學案”,學生可以自己去預習下節課需要學習的知識,提前對新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再帶著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最終得出可靠的結論。這種學習過程大大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付利.“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
[2]吳海燕.“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08).
[3]吳芝豪.“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