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平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主體教育理論越來越重視。通過研究發現,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對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無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性,使得學生往往出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選取高中數學為研究對象,首先對研究意義進行概述,接著分析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原則,最后就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意義 ?策略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的研究意義
1.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
無論是在實際生活還是在新聞報道中都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人文主義、以人為主體的時代,人類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時代也是社會的整體需求。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智已經成熟的前提下對其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參與意識加以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之后,能夠將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主體參與帶到工作學習中去,推動時代的發展。
2.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全能型人才
素質教育這一口號在我國已經呼喊了許多年,但是真正實施起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阻礙,尤其是在高考大行其道的高中階段。而課堂教學過程是確保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高中數學課堂在高中階段又占據著重要地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實質上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思考問題、觀察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的原則
1.民主原則
所謂民主原則是指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為學生創設出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確保學生與教師之間相處的時候關系融洽。參與意識的培養不僅依靠教師實際方法和技巧,而且還依賴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思想交流。因此,要想有效的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教師應當嚴格遵守民主原則,盡可能的為學生創設出輕松和諧的學習、交流氛圍。
2.雙主并行原則
雙主并行原則是指對學生主體與參與意識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既以教師為主導,也以學生為主導,兩者相結合。一方面,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積極主動參與的情緒及行動。另一方面,教師要恰當把握自己對局面的掌控程度,確保既不過度干預又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引導作用。
3.啟發原則
這一原則強調高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主體參與意識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說教師應當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進行培養。例如,多以“為什么會這樣?是什么?”等疑問句代替陳述句,讓學生逐漸領會到獨立思考的樂趣。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策略
1.樹立威嚴與和藹并存的形象,贏得學生的喜愛
上文已經提到,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不僅僅需要技巧和方法,而且還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作為紐帶。它需要的是一種學生既信任老師,又尊重喜愛老師的情感,只有以此情感為前提,才能夠創設和諧、平等、愉悅的氛圍,確保主體參與意識培養活動的開展。
2.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直接動力,只有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有可能產生主動參與的想法,培養出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因此,教師應當想方設法提升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把與初中數學有關的歷史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此外,還可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分段函數》這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分段函數與買西瓜這一實際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教師:“同學們,咱們在炎炎夏日想必都很喜歡吃西瓜消暑對嗎?那么,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買西瓜的故事。小李去水果攤買西瓜,看到價格牌上標注購買6斤以下每一斤0.4元,購買6斤以上9斤以下每一斤0.5元,購買9斤以上則每斤0.6元。小李隨機挑選了一個西瓜,稱過之后攤主說需要付給他5元1角錢,最后小李付給攤主五塊錢并十分開心的回家了。”接著,教師在此情境之下提出問題:“那么,請問同學們,小李實際上是多給了攤主錢還是少給了攤主錢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借助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際上于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不僅對于數學課程學習而言有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對學生個人成長有著深遠意義。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在充實個人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提升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馬兆軍.“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 中學數學教學,2009(11):78.
[2] 孫國良. 應開展對數學實驗的課題研究[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1(09):102.
[3] 歐鍵. 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幾點思考[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0(12):52.
(作者單位: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