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學習情趣群體心理效應的分析,提出明確體育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情趣的必要保證,學習情趣和群體心理二者有機結合,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為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學習情趣 心理效應 體育教學
群體心理效應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若干個學生組成的群體為實現教學過程中規定的目標,而相互影響、相互信賴、智能互補、相互作用心理相容,按一定的一致行動、行為規范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心理傾向,及由此產生的效應。
學習情趣,指學生在對所要學習的技術動作、知識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之上產生積極的學習動力的一種心理傾向。
體育教學是一項集體性意識要求甚強和學生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搞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考慮學生的這兩種基本的心理傾向和心理屬性,只有把心理傾向和心理屬性兩者加以充分引導利用,在教學活動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激發學生對體育課情趣的必要保證
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提出,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教學環節過程中,一個明確的、好的教學目標提出,會吸引學生強烈的情趣和學習欲望,進一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相反,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興趣,反而對學生產生一種消極情緒,這種消極的情緒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在一堂體育課中,如果提出的教學目標是某幾個學生感興趣的,并具有一定表現性和競爭性的教學目標,如是籃球課,學習簡單的行進間傳球配合練習,后半課時組織教學比賽,學生的學習情趣馬上就會高漲起來,因為籃球是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一項運動,因此,為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心理情緒上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起來也就會得心應手了。反之,如果提出的目標是學生不太感興趣的素質課,并要求在課堂上每人都要跑一個1500米,這種目標一提出,學生在內心中就會產生一種抵觸情緒,教師規定在多長時間跑下來,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趣上就更加接受不了,學生會討厭上體育課,在教學和教學效果上起不到良好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對教學目標的提出和設立上,一定要選擇好的,能夠促進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情趣的的產生,并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學目標,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使教學效果產生最佳的效應。
二、群體心理的基礎以集體意識為主
體育運動中大部分運動項目以集體性運動項目為主,它需要運動員相互間配合才能完成。群體心理效應是一種意識的集中表現,在一個集體中,有時個人的目標和志向與集體不能相互容忍,這時就需要個人有自我犧牲精神和良好的集體意識,使個體與群體兩者目標相互整合。體育教學也是一樣,只有相互依賴、相互配合才能得以進行,需要有很強的集體意識,可以說良好的群體是搞好體育教學的保證,教學集體只有心理相容、志趣相投,運動中和比賽中才能密切配合,積極協作。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確立統一的教學目標和規范,例如,在體育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某一項目感興趣,而對個別運動項目產生厭煩心理,如果以個人興趣為教學,教學效果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群體意識為主,個人興趣與集體目標相容,產生共同的群體心理,教學效應比較明顯。因此,良好的群體意識是產生良好的群體心理效應的基礎和保證。
三、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學習情趣和群體心理二者有機結合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學習情趣和群體心理效應兩個重要的心理傾向,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集體輿論
良好的課堂集體輿論能夠起到積極和約束作用,給人以鼓勵,形成良好品德,克服不良作風,起到督促和幫助個體明辨是非、榮辱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集體輿論并加以利用,為教學效果的目標實現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創造環境
體育教學是學生走出教室,人與大自然和諧為主的陽光體育運動的一種教學形式,它不同于其他教學科目室內教學學科,體育課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內外環境,充分利用各種集體游戲達標、競賽等手段提高教學的群體內聚力,使每個群體內部高度的整體化。
(三)建立規范
規范意指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而群體規范是每個成員必須遵守的已經確立的思想、評價和行為的標準。體育教學也需要建立嚴格的課堂規范,從而在無形中給教學群體加上一種心理約束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建立和利用各種積極的措施來形成良好的規范,為群體心理和志趣的整合打下基礎。
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學習動機,并善于在學習上形成積極的學習情趣和群體規范,為體育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學習情趣群體心理效應與體育教學的內在關系
學習情趣群體心理效應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把若干個人組成一個群體,為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實現某一規定目標,教學中相互信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按規范一致的行為動作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心理傾向,由此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就體育課教學而言,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群體,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志趣相投。共同的個人志趣可以保證個體在運動技能掌握的過程中有相似的態度,保證教學群體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進一步激發教學熱情。
2.師生之間應確立一個共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相互整合。
3.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可以使學生群體對體育教學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發揮群體和個體的主觀能動作用。
4.集體輿論。正確的、健康的課堂輿論是激勵、鼓舞和約束學生群體言行的巨大精神力,它能夠起到明辯是非、克服學生不良風氣的作用。
5.智能互補。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和每個學生之間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技能,取長補短,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分配的任務。
為了在教學中產生積極的學習情趣群體心理效應,進一步使全體學生行動一致,要盡力做到:建立良好的群體規范;讓學生明確體育教學的組織目標;保持高度的群體內聚力;形成積極的群體壓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