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施霞
摘要:當今經濟全球化、科技標準化、媒體普遍化,然而資源匱乏、污染嚴重;設計本來應有的“為人”的職責在近幾十年的商品經濟中被嚴重地歪曲了,設計淪落為奢華、虛榮、金錢和權利的附庸,當代中國社會的“設計審美”取向嚴重偏移;3D打印技術以“上帝之手”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在引領技術變革的同時,為視覺文化的美學命題也注入了新的研討方向。
關鍵詞:消費 審美 技術復制 人性 設計
一、消費時代的審美趣味
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消費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所有的審美都不是源自生命的內在需求沖動,人們完全混淆了“需要”和“欲望”兩者之間的區別。“需要”應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既包括物質層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層面的需要,而“欲望”卻是種虛假需要,它完全建立在享樂主義的奢侈觀基礎之上,每個人都是被欲望所束縛的帶著鐐銬的舞者,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審美趣味都有虛假性。
設計是人類有目的的創造,作為一種造物的思維和實踐過程,不斷地為人類的生存方式、生活樣式和美好未來而創造新的形式。但我們所能看到的設計現象或設計作品、風格或流派、新理論與新方法都是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羞答答的臣服(關于式樣、時尚、流行的設計)或無力的抗爭(關于環境與人性的設計)。但更可悲的是設計還有可能成為幫兇,變成刺激消費的手段來服務于資本的增值,為利益而設計成了無奈的現狀。
面對無限豐富的市場,人們可做出的選擇卻很有限,也許只需要個幾百元錢的可以通話就行的通訊工具,但市場卻要提供
個價值幾千元的時尚手機。格羅瑙說:“時尚會變成個客觀機制,和個人相異,并不斷甚至永遠強迫消費最新的東西——以及消費所有其他人消費的同一東西——置個人喜好于不顧。”這樣人就被時尚機制所控制,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個性化的審美趣味。所以設計應該多從人性、生命與感動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為了刺激消費失去了設計的本質。
二、當代中國的設計審美
柳冠中教授說:“商業社會的‘消費黑洞與‘可持續消費觀的矛盾,市場上狂歡的商品刺激著過度消費和被商業集團‘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著的奢華追求。”
當代中國的“設計審美”取向嚴重偏移:“以多為美”、“以大為美”、“以奢為美”,這些感官刺激的時空符號取代了啟迪精神家園的藝術。如2010年8月GUCCl在清華美院舉辦201 0秋冬時裝發布會,僅僅20分鐘的時裝發布用時1周的場所卻耗資800萬!奢華的裝修在清華美院只留存了不到12小時!這就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遺棄”的典型案例。
“設計”不是個人占有欲或少數權貴膨脹的溫床。試問中國到底有多少家庭使用洗衣機?我們老百姓需要的不是洗衣機,而是可以潔凈衣服的服務。那我們是否可以在個小區里提供個集中的潔凈衣服的機器,而減少了每個家庭里都擁有部利用率不太高的洗衣機消費呢?柳冠中教授提倡“留有余地,適可而止”,他大膽假設:“中國小家電要是停產兩年,肯定沒有任何問題,中國的庫存生產,完全是種過度浪費。”
柳冠中教授提到的設計的觀念與評價體系:“品”字有三口,第一口解決的是生理饑渴,饑不擇食;第二口是炫耀地位、科技,追求享受;第三口是要求我們節制、品鑒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這是個“度”的問題。而當代中國,過度的消費迷惑了消費者的眼球,作為設計者,應該牢牢把握設計的審美“尺度”,從而用設計引導人們合理消費。
三、技術復制時代
(一)3D打印技術。3D打印技術以“上帝之手”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在引領技術變革的同時,為視覺文化的美學命題也注入了新的研討方向。3D打印技術的出現,引發了新輪的美學思考。
在新型技術復制語境下,探討藝術品的美學價值及其“光暈”。理論的現狀顯得格外重要。我國通過3D打印技術對天龍山石窟第18窟西壁進行了完整復原,復制品完美精確地重塑了真品。用事實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本雅明關于20世紀文化中光暈的辯證論述。我們可以說這種“虛擬真實”在現在視覺文化的視域內,即富有審美價值同時也因為其拉近了藝術品與人的距離,賦予其閃耀的光暈。
電影《十二生肖》中12個獸首通過3D打印技術完美復原,出現在電影畫面之中,使得電影創造出的視覺奇觀更切近真實。在技術復制的時代,3D打印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藝術品與人的距離,但藝術品本身處于的時代和地域,其神秘和淵源更應該吸引我們去探究,這是復制品所不能替代的內在價值。
(二)西安地鐵。地鐵是從國外引進中國的,但對于作為世界四大古都之的西安,適用嗎?西安地下文物遍布,當時為了開通地鐵,浪費和破壞了不少地上、地下的文物。西安老百姓需要的不是車,不是地鐵,只是需要能解決出行的交通服務。難道我們中國非要照搬和復制外國的技術,不能結合實際情況創造出屬于我們中國,適合西安的交通工具嗎?這是中國設計個轉型和創新的機會。如德國在1 900年設計的鐵軌在上、河流在下的懸掛火車,這條單軌懸掛式電車位于德國西部城市伍珀塔爾(Wuppertal),大部分的軌道高于街道上并運行在Wupper河上,這條獨具特色的鐵路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無數的游客慕名前來。
四、結語
設計是超前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在消費時代里,設計不能迷失方向,應清醒地立足于設計本源。創造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僅在于發明新技術、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術,改變人類視野和能力維度,調整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