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黎
【關鍵詞】 情感教育;必要性;公平;激勵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0—0037—01
班級管理是構成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因素,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組織,是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因此,如何在班級建設中搞好班級管理,是我們每位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幾年的班級管理中,筆者深深地感受到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就必須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情感教育則是班級管理的一條紐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終身發(fā)展的契機。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1. “情感教育是指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如喜歡、憤怒、悲傷、恐懼、愛慕、厭惡等”。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情感多表現(xiàn)熱情但易波動,集體感和自尊感都很強烈。但全面性、穩(wěn)定性不夠,因此就需要情感教育的幫助才能使孩子們健康成長。
2.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健康發(fā)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3.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是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由于情感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而為強,轉薄而為厚,就有待于陶養(yǎng)。陶養(yǎng)的工作,為美的對象,陶養(yǎng)的作用叫做美育。”可見,情感教育對人的高尚行為養(yǎng)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完善的個性。
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是人對于客觀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的體驗,情感以溝通為目的,溝通以情感為基礎,情感溝通是師生間互動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做好師生的情感溝通,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這一點,有很多的教育家有著不少的論述,心理學家,B-B波里斯·洛夫斯基在他的《普通心理學》中稱為“強烈、持久的感情,”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將情感教育推向了極致,他說:“認識轉換為信念并不是行為的頻繁而完成的,只有在行為方面給學生帶來正義感,能使他激動,才能轉化為信念。”以“愛滿天下”為座右銘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里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正是因為有了關愛,有了情感的教育,才有了無數(shù)轉化學困生的鮮活例子,教師要把滿腔的情感都給予學生,用情感去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聰明的火花,熱情的哺育他們的成長。
三、情感教育的措施
在農村學校,留守兒童較多,他們或者缺少父愛、母愛,或者由于祖輩的過分溺愛,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由于對愛的模糊,他們往往心智畸形,抵觸情緒嚴重,逆反心理較強,不接受教師和長輩的批評教育,因此,正確地實施情感教育是幫助他們走向成功的關鍵。
1. 及時關愛學生。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為池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關愛能彌補師生的隔閡,關愛是創(chuàng)造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也是教育的前提。高中學生已具備獨立思考的意識,對于教師的關愛很敏感,有時候老師一句問寒問暖的話,他們都會很感激。老師的關愛和鼓勵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老師要用真摯的愛心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輕輕拭去每個孩子心靈的眼淚。
2. 公平對待學生。“現(xiàn)代教育的核心是關注并致力于改變不平等,關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來各種差異帶來的教育的不公平,關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各種差異帶來的歧視”。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十根指頭有長有短,同樣在一個班集體有優(yōu)有劣,往往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就存在著不公平的問題,重視學優(yōu)生,忽視學困生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只有教師樹立公平的教育理念,才能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所以用公平的情感對待每一個孩子,以促進班級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不管學生來自何種文化背景,不論貧富、男女、正常還是殘疾,都有得到平等對待的權利,而不應受到任何歧視和忽視。
3. 激勵鼓勵學生。對學生實施鼓勵,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班級的溫馨,融入班級的氛圍,多與學生交流,在談話中多作換位思考,溫和和友善總是比憤怒和暴力更強有力。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親切、友善、贊美、鼓勵,更能使一個學生拋開成見,拋下自私,而趨于理性接受正確的觀點。教育就是溫暖,溫暖就是讓學生感動,而讓學生感動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書中寫到:“兒童的心靈需要極大的關注和愛護,而這種關注和愛護是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其實對孩子的信任就是極大的鼓勵,那怕他們犯了錯誤,但是有了老師的鼓勵就會多一份感動,多一份鼓勵,也許就多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可能。”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