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彬
【摘 要】傳統文化是體現我國民族特色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國教育開展的文化基礎。語文學科作為我國教育學科中典型的文化代表,其教學過程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了將傳統文化更好的繼承下去,可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至中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和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對此,本文針對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展開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學語文;教學中
0引言
我國作為文化大國,傳統文化一直是促進我國發展和構建文明社會的重要方針。傳統文化不僅蘊含了我國的民族精神,還蘊含了重要的文化力量,讓人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感受到我國民族的團結力量。對于中學生來說,中學是影響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也是取決于學生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語文作為情歌豐富的一門課程,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還能夠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有效傳承。
1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1.1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中學階段是學生學業生涯中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知識和培養人格品質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格品質的形成,也關系著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看法。其中,語文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人格品質的重要學科,其中的歷史文化以及名人典故能夠讓學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從而通過歷史感受到文化精神。我國作為文化國家,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中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并完善學生的文化知識結構,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優良品德。
1.2教學任務的需要
對于中學的語文教育來說,培養學生形成愛國之情和具有民族團結精神是我國目前首要的教學任務,也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過程。文化與歷史知識語文教育中的其中一個特征,豐富的民族文化以及心理結構是語文教育的深層特征與含義,它能夠將我國的文化歷史中的情感進行完整的表達,也能夠通過一段段文字讓學生了解其中的含義。學習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教會學生認識文化和解讀文化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中所呈現出的民族文化、傳統的生活方式、世間百態等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真實寫照,其中寄托了我國歷史中的傳統文化,是中學其它學科中無法體會的,這對于滲透傳統文化進行語文教學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優勢。
1.3新形勢的必然發展要求
自從我國建黨以來,教育逐漸成為國家關注的問題,我國新一屆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十分注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曾不僅一次提出“中華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將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推向了歷史的一個新高度。因此,教育界需加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做到從娃娃抓起,從學校開始抓起,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當中,融入教材當中,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的歷史特點,滲透傳統文化已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2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于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2.1遵循重點明確
傳統文化作為與語文學科內容最接近的文化,在將其融入中學語文教學中時,需要遵循重點明確,這樣才能夠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播。由于語文知識牽涉范圍十分廣泛,其中有許多部分都牽涉至傳統文化內容,并且內容十分豐富,在語文教材課程當中的每個單元和章節都能夠尋找到傳統文化的蹤跡。因此,在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至中學語文教學當中時,不需要將所有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都進行詳細的講解,而是要把握好語文知識與傳統文化中的重點,適度的將其進行講解,做到點睛之筆,能夠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印象更為深刻。例如,教師在教學《牛郎織女》這篇語文課程內容時,可適當的將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其它民間傳說融入至教學當中,可適當將《嫦娥奔月》等傳統神話內容納入教學當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課程內容的同時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并通過這些與傳統文化內容有關的知識感受到我國古人的思想方式,感受那時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從而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更有效的傳承。
2.2將語文課程進行延伸
傳統文化和語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但從根本上來說,傳統文化與語文課程還是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如何將傳統文化教育巧妙滲透于中學語文教學當中,這就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了。為了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教師可提前做好榜樣,使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敬佩之情能夠感染至學生,從而培養學生成為熱愛傳統文化的學者。語文課程是引導學生最先接觸傳統文化的重要課程,在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可將語文課程進行適當的延伸,將其與傳統文化進行完美的連接,使學生能夠不知不覺的學習傳統文化,從而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使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更好的開展。例如,教師在教學柳宗元詩人的《江雪》時,教師可將柳宗元的其它詩詞來進行延伸教學,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同樣是描寫風景的兩首詩詞,但其表達的情感卻有著天壤之別。通過對比兩首詩詞的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理,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之后,學生會逐漸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播。
2.3朗讀詩詞感受傳統文化
中學語文作為其它學科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課程,在開展中學語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和掌握課程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感受語文知識當中的內涵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內容。為了讓傳統文化更好的滲透至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語文課程中具有歷史代表的經典古詩來進行朗誦教學,朗誦對于教學來說,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按照傳統的朗誦教學來說,學生只需會讀就能夠達到朗誦的水平,這一直是我國多所院校理解錯誤的教學環節。朗誦作為我國的歷史,其包含了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融入了古詩當中的每一個字和每個詞,每個字都有著十分廣泛的內涵與意義,這是構成我國歷史的重要文化產物,其代表著我國古人的思維方式以及道德觀念,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朗誦語文經典古詩能夠有效的挖掘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并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誦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使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有效繼承。通過對經典古詩的反復朗誦,能夠促使學生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以及古人所表達的情感,這對學生的品德形成以及對情感的理解能力都有著促進的作用,除此之外,語文古詩都是由我國著名的名家所著,學生在朗誦這些古詩時,能夠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以及名家的涵養,從而逐步影響學生成為人格正直之人,對學生的人格以及思維觀念都有著重要的培養作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也在與時俱進現代化,這些因素導致我國的傳統文化逐漸走出生活,逐漸受到人們的漠視,忽視了傳統文化構建文明社會的重要性 ,也忽視了傳統文化對民族的重要性。因此,為了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傳承,應將傳統文化滲透至語文教學當中,利用語文課程當中的文化內容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銜接,遵循重點明確、延伸語文課程,并讓學生通過朗讀詩詞感受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課程的同時逐步的了解傳統文化和重視傳統文化,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播和繼承。
參考文獻:
[1]張笛.傳統文化與當代語文教學的整合關系[J]. 中學語文 ,2014,(12). 27-29.
[2]杜純梓.國學傳承文明 經典浸潤人生——《中國語文》序 [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02). 25-26.
[3]李佩英.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弘揚傳統文化[J].當代教育論壇 ( 學科教育研究 ),2013,(06).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