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承飛
【摘 要】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與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物理學的許多重大進展均是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開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驗主要分為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兩大類。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兩類實驗大多成為教師演示或驗證某些實驗規律的一種工具。新課標提出要培養中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取實驗探索法便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本文從四個方面就實驗探索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做深入淺出的探討。
【關鍵詞】實驗探索法;初中物理;教學探究
所謂實驗探索法,即在物理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已學物理知識,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或者在物理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物理實驗來探索物理基本規律以獲得新的物理知識并加以運用的一種物理學習方法。筆者結合多年一線教學經驗,擬從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思考、改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等四個方面來詳細闡述在初中物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實驗探索法優化教學質量。
一、創設教學情景
以“探究物質的密度?”為例,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產生實驗興趣。以相同體積的鋼鐵和木塊質量不相同來引入課堂。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鋼鐵比木頭重,但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產生了研究它的興趣,因此,學生不知不覺就成為了物理學習的主動參與者,這比教師單純的照本宣科更有效。
二、引導學生觀察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物理規律,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探索、操作、記錄和學習。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習大膽動手,在滿足規范操作的前提下允許其操作過程不同于課本和教師所教的,切忌過分擔心學生破壞了實驗儀器。
以“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系”這一實驗為例,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受到的重力,并記錄下來。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讀數,仔細觀察,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很多實驗和習題可能有很多種解決方法,只要學生能做到明確目的和解決問題,教師就應當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法,來完成這一目的,這一,不僅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生初中物理知識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和創新能力,從而完成新課標的基本任務。
三、引導學生思考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的科研方法以及創造性思維中的“主動探索性”。一般而言,主動探索性的物理創造性思維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成:①看到某種物理現象后即聯系到其反面;②發現某種物理現象后即能深入開展研究;③發現某種物理現象后即能聯想到與其相關的事物。
例如,實際生活中看到雞蛋掉到瓦片上之后蛋碎了而瓦仍完好的現象我們便聯想到什么情況下可使蛋碎瓦全又是什么情況下可使瓦碎蛋全?這便是上述③所示的那種物理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形式。
四、改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
當前初中物理中常出現實驗設計題,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換元思維、創優思維、發散思維和轉向思維等思維能力。但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時持之以恒的訓練和培養,而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驗證試驗改為探索實驗顯然有益于這一能力的培養。例如,學完電阻電流后,教師可把“伏安法測電阻”這一常見實驗改為以下的探索實驗:根據下列五種不同測量電阻實驗的器材設計不同的電阻測量實驗,比較并分析何種方法更準確,具體參見下表1所示。
五、結論
本文所述的四種實驗探索法(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和改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均能得到一定的應用,其特點主要在于,教師雖然仍處于物理教學的主導地位,但已由“演員”轉變為了“導演”,學生真正成為了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演員”。該方法可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物理的學習和探索過程中,有利于學生直覺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分析思維的培養,更有利于物理基本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認真、深入的研究該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參考文獻:
[1]陳光德.探究式教學法在物理學科中的實際運用[J].科學大眾, 2008,(01) .
[2]余蕭.淺談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探究教學法[J].學苑教育,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