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體制也進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在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我國原有的數學教學大綱正在逐步隱退,取而代之的是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面對新情況,初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初中數學教學的新方法。打造一個高效課堂已成為初中數學老師首要任務。
【關鍵詞】新形勢;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1前言
自古以來,數學的發展始終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連,而且數學研究的成果往往是重大科學發明的催生素。20世紀上半世紀,數學雖然也直接為工程技術提供一些工具,但依舊是先促進其他科學的發展,再由這些科學提供工程原理和設計的基礎。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數學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逐漸地由幕后走向臺前。
2世紀新形勢下的數學
21世紀的我們正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急速推進的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全球性互聯網逐步普及,現代高科技越來越廣泛地與數學相結合,數學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甚至在某些方面數學可以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信息時代的到來更是讓數學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新技術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都需要用到數學。這需要人們具有更高的數學素養.因此,學校數學所肩負的責任不斷增加,新《標準》的研制與實施已成為數學教育發展的必然。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新情況,初中數學教材不斷在修改。和以前相比,現在的教材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方法上都有了很大改進。新出爐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標準著眼于未來國民的素質.在素質教育目標下注重實現“人的發展”,由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從強調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同時也重視了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可持續性發展。這就意味著學生學習方式及教師的角色要發生改變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教育。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已不再適合新時代發展的頻率。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如何演好新角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教學形式,創造一個高效率的課堂,這是對于初中數學老師來說是個挑戰.
3改革后的初中數學發生的變化
《標準》與《大綱》相比,既有繼承方面,也有發展與創新。《大綱》與《標準》所體現的課程理念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注重教師的教學,重視改進教學方法;后者注重學生的學習,重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于這點,我是比較贊同后者的,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進固然重要,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需要改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方法。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估是二者的共識。這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但同中有異,前者提倡終結性評價,注重評價的篩選功能,如設置分數與等級;后者強調過程性評價和評價的教育功能,不僅是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要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評估,以便進行指導。
除此之外,二者都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但《標準》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與個性的發展。它還繼承了前者,比如說重視學生對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熟練掌握。但《標準》對大綱的有些內容進行了加強或削弱,設置現實的、富有挑戰性和很大彈性的內容,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做數學”的樂趣,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4打造高效課堂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課堂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也不是學生自己的,而是二者共同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主體,老師起指導和講解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空間。要想構建優質、高效課堂,就要任由學生自主學習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學習的最好方法就是做,老師要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展示。教師配合學生完成每節的教學任務,將原有固定的數學知識鮮活地呈現在課堂上,二者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打造一個高效率的課堂。
數學并不是枯燥的,老師要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首先新課題的導入設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能夠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喚起和調控,調動學生的認知注意和情緒注意。要善于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富于創意的開講,能夠讓學生能很快進入數學的學習狀態。其次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力爭做到教師配合學生完成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要做好對學生的評價和后繼工作。每堂課臨近下課時,對同學們的學習、展示做個總結,做好補充,對他們不懂的地方進行恰如其分的點撥,點評以鼓勵為主,適當地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出建議。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施行 “探究式”和“小組合作”教學。“探究式”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兩種教學模式的運用是對學生探究能力以及自主解決能力培養的主要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親歷自主探究,使得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充分培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考慮問題角度能夠變得更加全面對其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而保證高效課堂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是老師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
5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擁有動力去學習數學知識。所以要學好提高課堂信息效率必須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去主動學習。但是,因為初中數學比較單調乏味,有的章節也特別難學,并且認為初中的數學的一些運算法則特別難于記憶,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抵觸情緒。再加上目前書店里賣的都有初中數學課后參考資料,學生就更加懶與學習,很多學生干脆就直接放棄。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往往也不太注重引導學生,一個人講到底,沒有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不能參與進來,認為數學課枯燥乏味,不愿學習,就更不要提打造高效課堂。面對目前的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因勢利導,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如可以使用PPT等輔助設備來幫助學生提高興趣,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穿插做一些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講《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時,老師可以先主動問一下學生,大家現在身上帶的有沒有硬幣啊,可以拿出來拋擲幾次,看一下有幾次正面朝上,有幾次正面朝下。這樣學生就產生疑惑,帶著好奇心來做實驗。等拋擲硬幣實驗做好之后,老師就可以順勢提出概率的概念,緊緊抓住學生的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6結束語
在當前課改的新形勢下,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是每個初中數學教師的要務。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高效率的課堂,學生們積極熱情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是老師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只要每位初中數學教師積極投身到高效課堂實踐的探索中,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努力求索,數學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謝來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探討[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 2011(08)
[2]肖朝霞.融錯,讓數學課堂回歸自然與美好[J].湖南教育(下). 2011(07)
[3]紀向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小學時代(教師).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