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彥軍
【摘 要】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現在每周四節的英語課程設置根本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往往是這節課剛學會,下節課又忘得差不多了。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目前小學英語作業在布置上普遍存在兩個極端:一是作業布置隨意性較大,缺乏系統性,作業形式單一乏味,聽磁帶、抄抄背背的機械練習較多,較少考慮顧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很難保證學生完成的實效性;二是作業“一刀切”,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作業,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次,教師要科學設計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而不是他們的負擔。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作業;作業設計
1英語作業的現狀
英語課是不同于語數的一門課程,由于我們現在一天只有一節課,而且在課上又有聽、說、讀、寫很多的任務需要我們完成,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沒有時間做作業,作業只有在家中完成。但學生在家中完成的作業質量并不高,有些學生根本就不交作業,而有些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也是敷衍潦草。經分析,我認為導致此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
(1)英語作業形式單調,無非是抄寫單詞,抄寫課文,聽讀磁帶等,久而久之,學生已經厭煩了每天做同樣的作業。
而學生多喜歡有特色的、動手實踐的、有吸引力的、能發揮自己創造力的、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的課外作業。
(2)布置的課外作業是每位學生都必須做的,不管什么理由,少抄都視為“偷懶”行為,多抄則是“沒聽清楚老師的要求”。這樣統一標準的作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不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其實學生們更喜歡既簡單有趣又能鞏固所學知識的個性化作業,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抄書和背書。
2英語課外作業的改革嘗試
通過研究考慮,我對學生的英語作業做了以下幾項變革:
(1)開放性作業:我改變了以往作業單調蒼白,統一規劃的傳統,讓學生大膽的設計自己的作業。學生可以在作業上畫畫,可以將作業劃分為“我最喜歡的句子”“英語小知識”“聽寫我最棒”等不同的區域,用不同的邊框來修飾,并要求學生設計“我的心里話”一欄,將平時不敢對老師或家長說的心里話寫到作業里,我對他們承諾,可以寫任何你想說的,我也做出相應的回答。當我將英語作業的改革方案告訴學生時,他們一個個歡呼雀躍,高興極了,而我內心里卻有些擔憂,不知道這樣的作業會是什么樣的結果。當第一次改革后的作業收上來后,我的擔憂完全消失了,學生們給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有些學生的作業設計精美,圖文并茂,干凈漂亮,從作業中可以看出他們潛在的設計能力和繪畫能力。有些學生的作業雖然不是很漂亮,但可以看出他們也認真完成了作業,有的創辦了英語笑話區,有的抄了自己喜歡的英語歌曲,有的甚至嘗試英語小作文。在學生的心里話一欄中,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如有的學生告訴我,我上課領讀太快,他跟不上,有的告訴我她不是不喜歡英語,只是膽子小不敢舉手,有的甚至責問我,為什么他每次舉手我都不叫他,是不是我不喜歡他,諸如此類的問題我都盡可能做了回答。我覺得從那以后我跟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我想這樣的作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要求。
(2)探究性作業:英語學科和其它學科不同,由于語言環境和知識積累較少、較慢的原因,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式有限,作為教師應該盡量為學生創造機會,指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探究性學習。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同樣,討論式、質疑式的課外作業也更
(3)層次性作業:我發現學習英語時間越長,學生的兩極分化就越嚴重,好的可以寫出相當于初中生水平的英語作文,而差的連字母都寫不好,怎么能讓程度差異如此大的學生完成同樣的作業呢?針對這一情況,有些作業我進行了分層布置。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作業,確保優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飽。如學習新句型后,要求程度好的學生根據例句造句,而程度差的學生只需把例句照抄幾遍就可以了。這樣既提高了好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使他們不要對英語產生畏懼心理。
3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樂在其中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學,究其原因就是對作業提不起興趣,不想做作業或對作業敷衍了事。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趣味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自己的學生,注意發現和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問題,并以此作為作業的素材,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因此,教師布置的作業應突破傳統作業的形式,消除簡單重復的弊病,由以往的單調、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讓作業從單一的“抄寫”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巧妙結合唱、畫、游戲、制作、收集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作業富有趣味和吸引力。
3.1貼標簽
小學生所學的英語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文具用品、家居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動物名稱等。學了這類單詞后,我布置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在實物上貼上標簽,如:pencil,pencil-box,desk,chair等,在家做小老師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認讀這些單詞。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單詞卡片,比比誰的畫最漂亮,誰的單詞寫得最好。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其“音”,而且牢記了其“形”,及早建立音與形之間的關系,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2收集信息作業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英語。只要稍加留意,學生就會發現英文商標、廣告、標牌處處可見。如果布置學生收集、摘抄這些英語,學生會表現得很積極,反饋回來的作業也很豐富。如我在教學“PublicSigns”這一單元時,布置學生觀察公共場所的標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來,進行補充教學。課堂上學生反應踴躍,積極展示他們的“新發現”,如:“Nowater.”“Nosmoking.”等。此外,生活中還有很多字母縮寫形式來表示場所的,如KFC,WC,P等。此類作業不但可提高學生興趣,增長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自覺的學習意識。
4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多種感官得到體驗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設計實踐性作業,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日常交際用語進行口語交際。
4.1調查
例如在教某一單元時我布置給學生一個特殊的課后任務,即請同學們自制一張的表格,并調查身邊的人對于球類和樂器的喜惡。可以把調查結果以口頭匯報形式呈現或以統計表格形式呈現。學生在完成此次作業的過程中,既充滿一定的實踐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學生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同時,這個調查任務既能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又能使他們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從了解他們喜歡和不喜歡干什么開始。
4.2錄音作業
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千篇一律的作業就是每天跟錄音朗讀,希望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但是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單調機械地重復聽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較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可以變換方式,讓學生模仿課文朗讀制作錄音磁帶,定期進行全班評比,那么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反復聽讀錄音進行制作,以求達到最佳效果。此類作業不僅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英語的語感,不知不覺地掌握純正的語音語調,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得益。”我們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口頭作業時,要三思而行,不要隨隨便便,要量學生的能力而行,精心設計出新穎獨特的、有吸引力的作業,使我們的孩子能夠輕松,愉快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