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梅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滲透;德育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五育”當中,德育是首位,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教學能力的同時,思想品德逐步得到提高,完成“教書育人”任務。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關系到國家發展前途的大事。因此,結合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已是近幾年來教育界同仁的共識。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對于高中的教師來說,我們不僅面臨著理論知識教育的挑戰,還面臨著如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的困難。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優越的家庭和社會條件,使他們的相當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識往往大為膨脹,而對于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相對淡薄。因此,各學科中應加大滲透德育教育的力度,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有良好品德的人。我認為,實行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首先要增強任課教師的德育意識,充分挖掘德育素材,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教學不僅有文化教育的功能,更具有德育教育的重任,教書育人是每位教師必須遵循的重要準則。數學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每一數學教師應積極開展在數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在加強和改進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了德育因素,如何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呢?本人結合數學教學實踐,談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點滴做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包括數學教育。可以說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我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適時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就能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同時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數學課前,教師充分的準備,課堂上采用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幽默的數學教學語言,既能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在心里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教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工作學習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挖掘教材教參,從中發現德育教育的素材
赫爾巴特認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為一名教師,只具備基本素質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對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有著深入并且廣泛的認識,同時,還要具備挖掘其中德育內容的能力!數學學科,不比其它的科目,它是一門科學性的學科,所以蘊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隱藏”起來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能力將其挖掘出來,進而展現給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現舉幾個具體的我在教學中的事例。
實例一:我在講解“勾股定理”一節時,搜集了很多的國內外相關資料,西周的商高在發現這個"定理"時,要比歐美各國家早近五百年!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們了解我們祖國古代數學的輝煌!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諸如這樣的數學史教育,我就經常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滲透,在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實例二:我在講解概率這一部分內容時,就經常自己篇題目給學生!我曾編過這樣的一道題目,以世界跳水比賽為背景,眾所周知,中國跳水隊是我們的夢之隊!我搜集了相關資料,列出了很多中國選手和外國選手在以往進行過的比賽中的勝負情況,最后讓學生計算中國選手在各項比賽中得到冠軍的概率!這樣的一種做法,使原本枯燥的概率計算成為了一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非常好!
實例三:在講解校級公開課《相似三角形應用》一節時,我采用了《九章算術》中的“四表望遠”,它記載了古代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體會著數學知識的歷史延伸同時,又贊嘆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其次:從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實并不僅僅在于灌輸大的道理,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實也是對學生德育的培養。比如,我們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中,要求并培養學生認真聽課、認真遵守課堂紀律,按時完成課內外作業,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搞好德育教育,我們還可以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正確的疏導和指引,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動機,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相互幫助、誠實認真、刻苦謹慎、拼搏進取等良好品德。由于數學學科抽象性較強,邏輯推理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與其他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較少,因而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枯燥,學習中許多學生感到困難多。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在教學時積極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樹立信心,努力克服困難。在教學時,盡量增加一些趣味性。學習中許多較難的知識點,要會將難點逐步分解,同時讓學生做好思想準備,與老師一起迎接挑戰,努力學好該章節知識。通過不斷的鼓勵引導,學生們學習數學信心明顯增強,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能力逐步提高。
其次,創造良好的課堂文化氛圍,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不要以個人的偏見,教師輕視和鄙視學生,這是最沉重的打擊,它最有可能摧毀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更應該具有一片愛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師生關系中,只有教師的“愛生情”才能贏得學生的“向師心”。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伙伴關系。作為一名教師,學生回答問題時講錯了,也應該讓他們講下去。在回答過程中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對全班學生都會有很大啟發,這樣既可以培養和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勇于講出新觀點,更有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一旦形成,對學生自信心的影響比單個人的觀念影響會更持久,更重要,會更有力地推動數學學習。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就能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高中的學生是教育體系中特定的教育群體,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如何成功的引導學生做好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是每一個老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在做好常規的德育教育的同時,除了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其它的學科引入德育教育,形成聯動的機制。所以,還要繼續積極地探索教學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滲透德育教學,充分發揮教學中滲透德育這一理念的作用,使每一名高中畢業生成為社會合格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