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良


[摘 要] 通過收集全國1978年到2012年的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數據,從中國經濟發展總體水平、第三產業從業人數、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支出等四個方面出發,找出影響因素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第三產業就業人員與第三產業產值呈負相關,財政支出、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第三產業產值呈正相關。而西方的經濟史表明了經濟發達與否以及居民富裕程度與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呈正相關的關系,雖然這是綜合分析得出的一般性規律,對于某個具體的國家和地區并不適用,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應加強人才開發和建設,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制定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傾斜政策,積極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狀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收入水平。
[關鍵詞] 第三產業;理論分析;實證分析;結論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 F470 [文獻標識碼] B
第三產業是除了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其他各種行業,是由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費希爾在1935年首次提出來的,由于它主要包含提供各種服務的產業,因此也被稱為廣義服務業。第三產業在改革開放之后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我國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占GDP比重只有21.4%,而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局面得到了顯著改善。到了1999年,我國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2.9%。國內外經濟學家們對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做了很多研究。很多經濟學家對影響第三產業的內部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卻忽視了外部影響因素對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
一、理論綜述
國內外的經濟學家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怂梗?968)和鮑默爾(1967)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對第三產業的就業容量及其對經濟發展、GDP的貢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第三產業經濟理論分析框架。加拿大經濟學家沃克和格魯伯(1989)系統的研究了加拿大第三產業增長的原因及第三產業增長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李江帆教授通過研究建立了中國第三產業方程,他從第三產業供給和需求角度,分析了資本以及勞動投入、服務需求以及綜合要素生產率(供給)等因素對我國第三產業的增長的影響。程大中(2003)分析了服務業比較優勢與人力資本因素的關系以及服務需求彈性、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對中國服務業增長的影響。周蕾、鄭吉昌(2005)選取16個國家1992-2001年的數據實證分析貨物進口額以及出口額、服務業增加率和人均GDP四個因素對第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李勇堅(2005)認為,雖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持續加大,但是人均收入的差距減緩了這種增長。
二、影響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理論分析
1.經濟發展總體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的增長引起了需求結構的進化,進而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改變,因此,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是影響第三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選取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總體水平的指標。
2.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因為我國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怎樣更好地調整就業人員的勞動資本結構顯得尤為突出,而第三產業服務業占主導地位,這無疑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因此第三產業總值與其從業人員的數量有很大關系。
3.人均可支配收入。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把增加的收入更大比例的投入到提升陶冶情操,強健身體,個人素質中去。職業技能培訓,觀看文藝匯演,旅游等等,都極大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4.財政支出。政府對第三產業的消費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項重要支出,一方面隨著政府對第三產業產品需求的增大,刺激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政府除了對第三產業的消費支出以外,投資性支出也極大的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實證分析
1.模型的建立。本文選取1978至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和財政總收入作為影響第三產業的指標。而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則由我國歷年來的產值來反映。分析軟件主要為Eviews6.0和Excel2013。(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均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設我國第三產業增長值為y,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為x1,財政支出為x2,國內生產總值為x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x4。
2.各變量間走勢。根據圖1可以看出,各樣本在期間內各個變量變化有一定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預測,選取的變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但是具體還需要我們進行更詳細的實證分析。
3.平穩性檢驗。為了避免非平穩時間序列變量有“偽回歸”現象,有必要對上述模型的相關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
利用eviews6.0軟件中ADF檢驗方法可以看出,y,x1,x2,x3,x4在5%置信水平下均存在單位根,為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又通過協整檢驗可以得出,y,x1,x2,x3,x4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故實驗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4.回歸方程的參數估計
(三)結論分析
從上表可以得出,x1與y負相關,即第三產業就業人員與第三產業產值呈負相關,而x2、x3、x4與y呈正相關,即財政支出、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第三產業產值呈正相關。而西方的經濟史表明了經濟發達與否以及居民富裕程度與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呈正相關的關系,雖然這是綜合分析得出的一般性規律,對于某個具體的國家和地區并不適用,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政策分析
(一)加強人才開發和建設,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構建人才引進的選擇機制,有重點的引進高科技人才以及管理類人才;通過高校以及各種培訓機構,為我國第三產業進行人才儲備;政府也要推出一些優惠政策,提高勞動者的工作熱情。
(二)制定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傾斜政策endprint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經濟高速平穩的發展,才會促進第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保證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一要改變發展觀念,樹立正確的發展觀;二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法律法規,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制定法律規范;三要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以及投入實現多元化。
(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我國要積極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狀況,提高收入水平。一方面要通過加快產業化發展等途徑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建立居民收入大體與經濟同步增長的機制,逐步提高地區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重。通過轉變消費結構,形成地區消費與第三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改變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的增長方式。
[參 考 文 獻]
[1]程大中.中國服務業增長的特點、原因及影響——鮑莫·富克斯假說及其經驗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4(2)
[2]李江帆.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李江帆,畢斗斗.國外生產服務業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11)
[4]李勇堅.經濟增長中的服務業理論綜述與實證分析[J].財經論叢,2005(5)
[5]李江帆.第三產業的產業性質、評估依據和衡量指標[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3):1-13
[6]吳玉鳴.我國31個省市區第三產業綜合發展水平的最新評估[J].中國軟科學,2000(10):52-56
[7]賀愛忠.中國第三產業結構的現狀、問題與調整思路[J].科學·經濟·社會,2001,19(1):35-38
[8]林民書,韓潤娥.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的原因及結構調整[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11-118
[9][美]維克托.R.富克斯.服務經濟學[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7
[10][加]赫伯特.G.格魯伯.第三產業的增長原因與影響[M].北京:三聯書店,1993
[11]李江帆.第三產業經濟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
[12]黃少軍.第三產業與經濟增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13]程大中.中國第三產業增長的地區與部門特征[J].財貿經濟,2003(8)
[14]夏杰長,等.西方現代服務經濟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6(3)
[15]李輝.我國地區服務業發展影響研究[J].財貿經濟,2004(7)
[16]張亞斌,劉靚君.生產性服務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東、中、西部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4)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