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紅
【摘要】在當今社會,素質教育已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進行科學的語文課堂教學呢?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師生關系將是教育工作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標準下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可以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心中所想,而學生應當關心老師,體諒老師辛苦。這也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要求。
【關鍵詞】高效率;課堂教學 ;新課改;和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關系是社會群體關系中一個包含多元因素的一個關系體系,它既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道德關系,又包含有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系,也包含情感行為的心理關系等。因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教育者提出的最為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應該都想與學生構建一種民主的、平等的、輕松的、愉悅的、互尊互敬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注入熱愛學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靠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如何構建這樣的關系,也是見仁見智。那么作為我們老師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引導學生用善于洞察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身邊的事物,又能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自主學習呢?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多樣、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導現代信息技術走進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合理整合語文學習資源等,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尤顯重要。通過平時工作中的實踐與體悟,本人就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一問題談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范自己行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殊在于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品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二、教師要主動大膽地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想要徹底轉變自己的角色,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書先生”,而是一個能影響他人,能指導學生領悟并享受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一個能靈活運用教材與教法,與學生一起汲取并探究知識的合作者;一個善于聆聽學生心聲的聽眾;又是一個能適應社會發展的研究者…… 教師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核心,只有教師真心大膽切實有效地解放自己并付諸實踐,才可將學生的主導地位體現出來,還學生以真正的主動權與更廣闊的心理空間及活動舞臺。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與手段
教師上課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使師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配合默契,收到極佳的效果。靈活巧妙的教學方式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高效潤滑劑,它可以使整堂課變得高效且精彩紛呈。可以借助電教媒體來展示某些場面及片斷,這樣便于將靜止的文字動畫為可感可聽的視頻,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運動,便于開發思維。利用電教媒體能調動學生的激情,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猶如身臨其境,便于挖掘文章的主題。掌握好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快速吸收新的知識,教師應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快樂課堂,讓學生快樂學習!這樣學生就會說“我愛我師”。
四、教師要適時適地與學生溝通
要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學生。俗語說:“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想讓學生充分尊重教師并主動和教師溝通,要想和學生和諧相處,教師須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洞悉他們的喜怒哀樂,要不忘送上你鼓勵與贊揚的語言,讓學生意識到師生是生活在同一“緯度”的“共體”,而且教師領先于學生,這樣學生才愿意和教師稱為 “朋友”。尊重與被尊重,信任與被信任是相輔相成的。給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成功與自信,更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和諧。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生都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其樂融融。這樣,在師生雙向交流時,學生才能主動表達自己的主觀意愿,這對師生和諧,生生互動,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優秀的教師,真正優秀的教師定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要想成為這樣的“好老師”定然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關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非朝夕之力,而是一門持久的教育藝術,需要且踐行且領悟。
參考文獻
[1] 賈艷玲.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變化[J].快樂閱讀,2012(3).
[2] 聶文英. 淺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指導思想[J].教育現代化,2012(5).
[3] 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王春秀,女,1979年生,漢族,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紅沙梁鄉完全小學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