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利
【關鍵詞】 中學英語;示范課;導學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1—0088—01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導學案正是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按照學生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生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xiàn)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發(fā)展與聯(lián)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下面,筆者就目前英語閱讀示范課和導學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英語閱讀示范課和導學案存在的問題
我們經(jīng)常觀摩的英語閱讀示范課和網(wǎng)上搜到的導學案都不太符合學生的實際,作秀的成分太多,也不能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比如,預習單詞部分,要么給出單詞的漢語意思讓學生寫出英語,要么給出英語單詞,讓學生寫出漢語意思,沒能有效解決學生記不住單詞意思的問題。師范課中很多關于課文背景的圖片,都是走馬觀花式的播放,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看了個熱鬧,并沒有學到與課文有關的英語知識。而且在課文閱讀中,絕大多數(shù)的導學案和師范課,課文閱讀分三層次:一般先是閱讀全文,說出課文主要意思,接著劃分段落并說出大意;然后逐段詳讀,回答問題或四選一;最后再讀,要么改錯,要么填空。筆者認為,閱讀順序不對,層次沒必要那么多。一是因為課本的課文長度是高考文章的兩倍長,學生不可能在5、6分鐘內(nèi)讀完文章,并說出大意而且還劃分段落。如,必修5unit5 First aid.明知絕大多數(shù)學生做不到,所以這樣的教學設計肯定就是在做無用功。二是課文的閱讀題目設計太多,會使學生厭煩,部分題目設計重復。三是沒有設計讓學生跟讀或朗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四是有的導學案和示范課也會在一節(jié)課的下半段講解語言點。
三、導學案的設計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閱讀導學案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進行閱讀訓練包括預習課文詞匯,閱讀預測,限時逐段閱讀,然后分析結(jié)構(gòu),最后跟讀課文。第二課時講解語言點和鞏固復習課文。
1.課文詞匯預習的設計以組詞和短句為主,巧設語境能有效幫助學生解決意思記不住的問題。閱讀教學最大的攔路虎是單詞,而學生單詞記憶的最大難點就是漢語意思,所以我們預習單詞的設計主要是以組詞或短句的形式出現(xiàn),盡量設計語境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意思。比如,必修一unit1如,In order to recover from his illness entirely,he joined in sports outdoors.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a German walks the dog at dusk, suffer from loneliness,pack up his coat in the suitcase.這些新單詞組成的短句和詞組比單個單詞更容易記住。
2.課文預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如果沒有課文背景介紹,也省略了課文的pre-reading部分。引入課文的方式就是直接讓學生根據(jù)標題預測課文內(nèi)容。沒有對錯,答案可以五花八門,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引起閱讀的興趣。聽聽別的同學的想法和自己的猜測有什么不同。
3.課文的閱讀理解題順序和題目的設計要更加合理。先逐段讀完文章后再進行文章結(jié)構(gòu)的劃分,為什么要把逐段讀和分析結(jié)構(gòu)調(diào)個順序呢?一是因為文章長,學生讀完全文需要15分鐘左右,但不一定能讀懂。但是一開始學生帶著一兩個問題限時在2-3分鐘內(nèi)閱讀一小段文章,這個任務就很容易完成,而且準確率也很高。無形中就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教給了學生快速尋找信息和準確理解的閱讀策略。二是高考的閱讀理解的題目基本是按照段落順序設計的,很多文章的主要意思在第一段就涉及到了,它的段落結(jié)構(gòu)題也在最后一道題上。等逐段讀完了全文,段落結(jié)構(gòu)自然就清楚了。
4.每節(jié)課留出聽錄音讀課文7-8分鐘的時間。很多學生懼怕英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會讀,不敢讀,所以每節(jié)課必須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讀文章。會讀了,才會有興趣繼續(xù)學習,并培養(yǎng)語感。
5.語言點的學習全部以練習形式出現(xiàn),設計涵蓋所學詞匯和句型的重點用法。因為學生已經(jīng)熟讀過課文,所以知識點主要以課文填空引出,一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二可以鍛煉思維能力。對于一詞多義、一詞多用,學生則可以依據(jù)教師提供的語境自己猜測、或利用已學知識或查字典或小組探討或翻閱課后注釋先獨立完成,難點的部分小組討論來完成。
總之,導學案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案。既要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又要切實有效,切忌華而不實。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批準號為GS[2013]GHB0576)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