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淑玲
【摘要】針對現今作文教學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的現狀,在作文訓練中不妨開展長期的、有步驟的、呈階梯性的訓練,既可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長足的發展,同時提高了素養,培養了情操,還可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訓練模式,達到提升自我、提升學生的目的。
【關鍵詞】寫作;觀察;積累;有序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現狀分析
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學觀念陳舊,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少老師的作文訓練往往多注重寫作技巧的訓練,隨意性很大,收效甚微。作文批改的方法失當,作文全批全改到返回發到學生手中,歷時較長,往往學生寫作和思考修改的熱度已過,出現了吃力不討好的現象。從學生方面來說,我校是一所學生全住宿的農村中學,學生生活內容相對單調,課外閱讀少,視野較窄。沒有了源頭活水,要想學生寫好,很不容易。只有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素材,作文知識和作文技巧才能得以應用,使文章錦上添花。
二、方案制定與實施
教師首先要明確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才能想方設法打破陳舊的作文訓練模式。在訓練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生活,發現生活,積極主動地挖掘寫作素材,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事物,體驗生活,提煉主題,精選材料。作文批改上也可由教師全批全改變成學生自改、互批互改等方式。
三、分階段訓練
(一)第一階段:打開源頭,學生自由創作
1.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由寫作。在作文之初,用巧妙導入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寫學生熟悉的人和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多一點寫前預熱,可利用多媒體、學生討論等方式,讓同學們明確寫作目的,哪些材料可以選進文章,其中哪些要細致刻畫,訓練學生寫同學、親人、社會的人和熟悉的事。寫后要善用表揚。只要學生的作文有閃光點的,用張貼出小冊子的方式全部加以表揚,以此來激勵學生寫作;只要學生作文有真情實感的,說心里話的,全都是優秀的作文。訓練的作文題:《男生(女生) 》 《軍訓記》《校園風波》《媽媽的目光》《爺爺的 》等。
2.融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生觀察的方法,布置觀察作業,還可以借助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譬如開展攝影展,布置學生到街道記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到熟悉的地方觀察它的變化。在訓練寫景類文章,要求學生親近大自然,隨時隨地仔細地觀察周圍的風景,積累寫作的素材和靈感。
3.增大閱讀量,在閱讀中學會思考。觀察積累,培養興趣,自由寫作,如下:
(二)第二階段:模仿階段,由“扶”到“放”
這一階段可以在課文中找出文質兼美的文章讓學生進行仿寫,也可在原先創作的基礎上修改文章。這個階段要學生熟讀文章,尋找出文章的美點并自覺運用于作文中,這樣的收效才更大。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加強閱讀指導和寫作指導,如下:
(三)第三階段,視學生掌握的情況修改和調整作文訓練
這一階段訓練側重于提高和創新訓練上。訓練不能只重視作文技巧的訓練,文章的立意和選材的指導應在技巧指導之前,特別是對于寫作水平一般的同學,這個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具體如下:
三、行動總結與反思
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目的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有一個普遍性提高。
(一)曾對這種階梯式作文訓練進行好幾次學生民意調查
從反饋信息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每次作文訓練都有所收益,寫作時有難度,但都能“跳起來就摘到蘋果”。部分學生在堅持課外閱讀、積累材料后,拓寬了自己的視野,感覺寫作時有材料可寫,寫作的興趣也上來了。
(二)選取材料、安排結構
通過幾次課堂作文訓練,我發現學生作文水平呈上升趨勢,一些原來較差的學生也基本上能按作文要求完成,包括字數、材料的選取與處理、結構的安排等。
(三)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作文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思維的敏捷性、連貫性(條理性)、集中性(深入性)、發散性和創新性的指導,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不少學生的作文看到了他們對生活、對人生有自己獨特的乃至深刻的思考。
(四)促使語文教師對寫作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反思和轉變
整個行動是有序地進行的,優化了教學結構,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得到明顯的糾正,寫作課教學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也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轉變了教學的觀念。整個作文訓練是有秩序有梯度地進行的,但總有個別的學生掉隊了,這樣整個作文訓練就表現出不能兼顧學生的差異性這一缺點,這在今后還必須要深入研究,盡力改進。
參考文獻
[1]俞發亮.針對學生實際 突出教學重點——《文章寫作與修改》[M].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4).
[2]鄭曉龍.作文教學序列談[J].中學語文教學,2008(1).
[3]鄭潔.談如何走出初中寫作教學的困境[J].語文教學通訊,2009(5).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