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青海省西寧市第十四中學,青海 西寧 810000)
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佩
(青海省西寧市第十四中學,青海 西寧810000)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比例不斷增加。實物、模型等傳統化學教學的媒體雖然具有一定的優(yōu)點,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現代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得感官效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更有利于知識的傳輸。文章將對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化學教學
化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實踐性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怎樣才能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多地掌握知識,成為眾多化學教師關注的一個焦點。而在化學實驗中引入信息技術,將其與化學實驗相結合,以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切入點。
一、有助于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
新課改中強調自主探究式、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和化學教材的合理融合能夠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記憶,并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有效記憶化學新知識點。同時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可借助信息技術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按照課時或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通過信息技術展示給學生,圍繞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和實踐活動,通過寓教于樂,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實現教學目標。如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閱讀有關教材或者觀看多媒體影視資料,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學習成果,與大家共享,及時改正;對于較難的問題,可以在多媒體上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按照問題順序小組合作解決,自然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優(yōu)化教學效果
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尤其是伴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實驗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實驗恰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具體表現,這也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手段,而信息技術可強化實驗。借助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直白、明顯的實驗效果,如pH傳感器能夠檢測混合溶液在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pH的變化情況,并借助計算機以圖像形式顯示出來,即可得到酸堿中和滴定曲線。借用信息技術還能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這主要是因為部分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通過多媒體幻燈片放映,不僅可以生動模擬反應過程中的各種聲響,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有關現象的印象,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記憶。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便于學生記憶新知識,還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可以加強信息共享
現如今,很多學校都建立了校園網,并且與互聯網相連接,從而構成了一個交互式、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學體系,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就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并且所用的教學資源也不再是獨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聯系和共享的,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師生的知識面,加強信息的共享。要知道,互聯網上的信息量是非常龐大的,一旦教師利用多媒體工具運用好了互聯網這個巨大的教學資源庫,這樣無論是對于學生知識面的開拓還是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我在講到《氨氣》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時,就利用互聯網直接從網上下載了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模擬動畫、氨氣分子結構模擬動畫、氨氣與酸反應的實驗模擬動畫,然后把這些內容加入到我的教學課件中來,這樣既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又可以充實我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工具可以把文字化的知識變得有聲有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接受外來信息的過程中,其中有70%以上都是來源于視覺,換句話說,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能夠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是強調學生要認真“聽”課,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視覺刺激。很多教師一上化學課,就總是把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反復講,這樣不但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遇到一些比較抽閑的知識,很多學生往往就會卡殼。而很多學生之所以覺得化學學科學起來比較吃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化學學科中的一些知識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而這些抽閑的知識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一旦引入了多媒體技術,這一點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我在講到物質的微觀結構的時候就利用CAI動畫給學生生動地展示了氯化鈉、金剛石等晶體結構,另外我還利用動畫制成球棍模型空間旋轉、化學鍵的斷裂、旋轉、新鍵的形成,讓學生可以通過動畫直觀地看到這些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識,從而有利于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原本用文字化的知識所組成的教學內容現在被更加豐富的聲像圖片資料所替代,從而使得我們的化學課堂不再是黑白色,而是彩色的,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課堂導入的幾點思考
(一)導入不能占用大量的時間。
導入只是一節(jié)課的“引子”,不能占用大量的時間,要適當地選用不同的媒體,否則就本末倒置了。有人統計,一般來說,導入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為最好。在進行教學導入時,要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迅速進入學習情境。為此,我們在選擇一些視頻進行導入時,一定要控制好時間,截取關鍵的部分就可以了。
(二)不為應用多媒體而應用多媒體。
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的今天,我們也不能把課堂全部交給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手段,盡管其有許多優(yōu)勢和強大的生命力,但不能全盤代替?zhèn)鹘y教學。在化學課引入中,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有機整合的互補關系,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找到其和傳統教學方式的最佳結合點,使之轉化為更科學、更有趣、更有質量的方式,更好地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
(三)注重導入課件的一些技術性問題。
技術性問題有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觀,布局構圖的和諧,聲像結合的合理等,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我們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組合好媒體,根據不同的課程、課型選用適當的媒體,讓學生更快地吸收知識,這樣才能達到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六、結語
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對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意義。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等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