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乾英
(重慶市綦江區打通第二小學,重慶 404100)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策略探究
余乾英
(重慶市綦江區打通第二小學,重慶404100)
摘要:新課改推行后,個性化閱讀教學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新課標下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推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了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并使教學目標能有效地完成。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做出了探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大力探索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偏差,有的可能走進了誤區。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個性化閱讀只重形式,缺乏實質內容。如有的教師以為倡導個性就是充分發揚課堂“民主”,完全拋棄了教師對文本的預設與引導,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隨意走動,隨意發問,導致整個教學缺乏目標,分不清重點、難點。二是過分強調個人體驗,丟失了共性的東西。個性化閱讀注重學生對文本多元化的認知和感受,在倡導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和體驗的同時,在文本共性感知的問題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及時進行梳理、討論,引導學生對基本問題進行共性的探究,是一種群體感悟、體驗交流的集體探究活動。三是重視知識的生成,忽視了文本的價值取向。有的教師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努力讓生成的課堂更加精彩,但有時對明顯的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的知識甚至是對文章的曲解,或不置可否,或含糊其辭地褒揚,這就使得學生對文本主旨連最基本的價值取向也沒有,肆意超越文本、歪曲文意,將閱讀教學引向了錯誤的泥潭。
一、關注差異,是做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立足之點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備課中,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同一年齡段或同一班級的學生,由于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學習體驗和個性思維,對同一個問題的思考,不同的學生就會表現出不同的思維習慣、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因此,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關注學生的差異點,以學生差異為立足點,確定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并選擇教學方法。學生差異主要包括知識能力差異、思維品質差異、情感態度差異、價值取向差異等方面。關注知識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個體在認知規律和知識水平方面的差異,設置可供學生選擇的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關注思維差異。就是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學生思維習慣的差異,根據學生有可能做出的習慣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方式地研讀。關注情感差異。就是要考慮學生對人和物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情感態度,進行教學預案的設計,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價值差異。學生的價值觀是內在的獨特的東西,在教學預設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價值取向差異,引導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由于學生在情緒、興趣、注意力、思維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應當鼓勵他們用自己熟悉的符號、擅長的學習方法和適宜的表現方法去開展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在具體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自主閱讀任務,請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填寫閱讀成果,如教學《詹天佑》一文,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進行研讀,并設計一種自己喜歡的、擅長的表達方式進行交流。有的同學可能會選擇詹天佑的鑿建技術這部分,采用“畫示意圖”的方法進行交流;有的可能會選擇詹天佑克服困難的精神這部分,采用“有感情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等等。
二、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
單有趣的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充分考慮小學生好奇的天性,通過畫面、聲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程教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對語文課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還原這一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動場景;再如《司馬光》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同時,加深對整篇課文脈絡的印象與了解。
三、在語言形式的引導下進行個性化閱讀
閱讀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學會閱讀,即學會從文本的言語形式入手,理解其所表達的內容。對文本內容的個性化閱讀,離不開言語形式。文本的言語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有概括的表達,也有細節的描寫;有情感的直接抒發,也有曲折的表達;有按順序寫來,也有倒敘插敘的峰回路轉……即使是同一主題,言語形式也是千變萬化的。因此,文本的言語形式不同,個性化閱讀的指導也就不同。同是表達偉大的母愛,《麻雀》的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老麻雀與獵狗的對比中老麻雀的弱小與無畏、獵狗的強大與茫然體會母愛的偉大;《秋天的懷念》則要在深入體驗作者的細微感受中,細細體悟母愛的偉大;《荔枝》一文則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細節的描寫,體會母愛的偉大。
四、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習作思路,提高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應用學科。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與寫作教學是分不開的。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遵循教學規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范文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和創作的火花,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進行合理的構思和想象,進行巧妙措詞,科學組織語言結構,能夠展開豐富的聯想,提高習作水平,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應用基礎。
比如,在進行常識性課文《太陽》的教學中,教師抓住學生善于仿寫的特點,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訓練學生進行閱讀寫作的訓練。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閱讀,深刻理解文章中的純語文知識,如象形文字“日”的意思,并聯想到“月”這一象形文字,讓學生將這一類信息積累下來,學生在進行知識總結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的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了解到本文的寫作手法,主要是利用列數字、作比較、打比喻等說明方法。如通過具體的數字說明太陽離我們的距離之遠,太陽的直徑之大,太陽的溫度之高。這些寫作手法有效刺激了學生的創作靈感。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自主習作的平臺,如向遠來的客人介紹自己的家鄉。很多學生通過即興練筆,利用列數字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家鄉的人口數量、具體位置、經濟發展情況等信息。通過這樣的訓練,有效鞏固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成果,提高了閱讀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