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蘭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運用生活中的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取生活化的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借助生活化的內容,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開展生活化的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采用生活化的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探討以生活化模式增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措施,為實現教學相長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生活化模式 教學探討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既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又不利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效。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把信息技術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生活中的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與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但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其應用與發展趨勢了解得仍很有限,這對信息技術教學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信息技術在高科技中的應用成果,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如神舟飛船的控制系統和運行原理,信息技術在火星探險計劃中的應用等,通過介紹和講解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又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信息技術應用于生活的事例,如家庭中的智能電器、生產中的自動化作業等,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及成果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信息技術成果,既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又可以幫助學生架起信息技術和生活之間的橋梁,有利于信息技術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選取生活化的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選取生活化的素材,并把其融入教學環節中,這樣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圖片的獲取和加工”的內容時,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家庭生活中的電子相片或者自己喜歡的數碼相片,并以此作為教學素材,指導學生學習處理相片的尺寸、邊框、旋轉、色彩和明暗等,使相片呈現出讓學生自己滿意的效果。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既掌握了圖片獲取與加工的方法,又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又如,教師在講解“應用文檔的設計與制作”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文章輸入電腦中,然后按照教師指定的要求進行排版操作,并把其制作成一個完整的作品,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文本編輯排版的操作了,學生還能感受到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真正樂于學習信息技術。
三、借助生活化的內容,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在體會信息技術帶給人們生活便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對信息技術學以致用。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軟件安裝技術后,可以讓學生在家庭電腦上練習軟件安裝技術,通過下載安裝學習軟件與娛樂軟件,進一步掌握和運用軟件下載安裝技術。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所掌握的軟件安裝技術,幫助身邊的人安裝軟件,這樣既鍛煉了軟件安裝技能,又體會到了信息技術學以致用的成功喜悅。又如,教師在講解完計算機相關的安全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對家庭電腦進行定期殺毒,及時清除病毒和木馬程序,確保家庭電腦安全和高效地運行,既鞏固了信息技術知識,又方便了家庭電腦的使用。此外,網絡已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網絡消費使用的軟件,如淘寶網和美團網等,并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發揮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作用,促進家庭感情和諧。
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對信息技術進行加工和運用,既鞏固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方便了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四、開展生活化的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各種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課堂教學氛圍將會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難以盡如人意。因此,教師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實踐性強的特點,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知識競賽活動,以教學目標為競賽的內容,為學生創造具有競爭性的教學氛圍,利用初中生的好勝心,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競賽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如,教師可以依據教學要求、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等,組織學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把課堂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延伸,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拓展,并通過郵箱、微信和QQ等方式進行活動交流,分享學習的體會和經驗,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活動時,要認真設計活動的方案,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因素,把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活動形式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和目標,并圍繞目標開展活動,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五、采用生活化的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教學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教師及時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傳統評價方式主要以考試為主,是對學生的知識記憶情況和技術操作能力的檢查。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效果,但卻無法體現學生的創造性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評價,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傳統考試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完成一個作品,作品內容和形式沒有限制,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如一段音樂、一份報紙、一個小動畫或者一個PPT作品等,這樣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創造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小組評價等,這種評價方式更公正、更合理、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了教學評價的生活化。
總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生活化的成果、內容、活動和評價等為橋梁,拉進學生生活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和信息技術之間的聯系,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嚴鳴鳴.教學聯系生活 提升學習效果——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14(6).
[2]孟文英.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