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梅+李崇東
摘 要 隨著“內涵式發展”教育教學轉型的深入發展,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建設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方案,從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入手,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狠抓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教學條件,積極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有效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的整體提高,以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關鍵詞 管理科學與工程 課程建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22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Take Armed Police College of CAPF as an example
XIAO Yongmei, LI Chongdo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med Police College of CAPF, Chengdu, Sichuan 61021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nt development"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raining program should focus on, starting from the top design courses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antly improve teaching conditions, actively deepen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rget's.
Key word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reform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主體,也是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構建完善的學科專業課程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推進教學改革應的有之義。自武警院校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以來,經過三年多建設,武警警官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研成果豐碩,受到了總部首長、軍內外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但隨著學院“內涵式發展”教育教學轉型的不斷深入,專業課程建設也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正確審視,認真研究加以解決,以滿足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
1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經驗總結
(1)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概況。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武警部隊重點建設的學科,該專業于2011年秋季開始招生。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嚴格遵循《武警初級指揮生長干部學歷教育合訓人才培養方案》和《軍隊院校制定“合訓分流”組訓方式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等文件的精神,依據《生長干部合訓階段教學改革的意見》,以適應武警部隊信息化條件下執勤、處突、反恐體系能力的學科專業為牽引,結合武警部隊任務特點及師資生源情況,共開設21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其中必修課程10門,選修課程11門(共選修5門),按照通識必修、專業必修、通識選修、專業選修四個類別安排課程,突出管理科學、部隊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和裝備管理五個重點研究方向,著重培養學員運用先進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對部隊管理中的領導、組織、行為等問題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能力,力求通過課程設置達到培養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背景的現代武警警官要求。
(2)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所取得的成績。遵循學科專業建設的內在規律,狠抓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水平逐年提高,培訓質量穩步提升,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達到了優秀水平。現已初步建成了一支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簽訂了3所地方合作院校和6個實踐教學基地,在建“2110”武警部隊管理能力拓展實驗室1個,形成了有效的教學管理、教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學監督機制。三年來,在課程建設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全軍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多名教員參加全軍、武警總部、軍隊院校協作區教學比武獲獎。
2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
由于起步較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基礎還比較薄弱。雖然課程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隨著教育教學轉型深入發展,特別是對照習主席提出的 “培養能夠擔當強軍重任”新型軍事人才要求,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制約著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需要認真研究、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1)教育理念還不夠先進。部分教員對現代軍事教育發展趨勢把握不準,對武警部隊建設和遂行任務的現實情況不明,“兩個靠攏”培養人才的理念還沒有確立起來,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專業課程教學的針對性還不夠強。主要表現在:課程標準在專業課程建設上的指導作用發揮不夠明顯,教學設計偏重滿足培養對象的知識積累,忽視了素質能力的提高。
(2)課程體系結構設置還需要優化。管理理論基礎課程所占比重偏大,專業核心課程、個性化課程所占比重偏小。課程教材不夠系統配套,一些課程的定位主要從本課程要求出發,對處理好與其他相關課程的關系考慮不夠,部分課程內容重疊,教學內容的特色、針對性不夠突出。就一門課而言,實踐教學部分比重偏低,重理論、輕實踐應用的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
(3)教學內容的動態更新機制還不夠健全。由于與部隊交流機制不夠健全,還沒有完全建立順暢的武警總部、院校、部隊資源共享體系,不能有效跟蹤部隊建設的最新動態,致使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緩慢,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部隊管理新實踐新發展,教學內容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不強。“在院校學的到部隊用不上、部隊需要的又學不到”的矛盾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
(4)課程教學實施方法手段還需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服從并服務于課程教學內容,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學員掌握課程內容,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專業課教員“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育思想體現不夠,仍過于注重學科的完整性和知識的系統性,向能力轉變的實踐性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概念式、章節式”講授,“說教式、填鴨式”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占有很大比例;課堂教學缺乏高質量的研討、互動,“重形式、輕效果”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教學效果還不夠明顯;想定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充分運用。
(5)課程教學條件建設有待提高。課程教學條件建設包括實驗室建設、專修室建設、圖書資料建設、教學基地和專業學科網站建設等,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沒有優良的教學條件保障勢必影響課程教學的質量。目前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條件建設已初具雛形,但由于實驗室由于功能復雜,還處于建設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關提高學員管理能力教學內容的教學質量。另外,專業學科網站已經建成,但存在網絡課程教學內容不規范、網絡教學應用較少、信息化教學設施利用率不夠理想等問題。
3 深化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改革的具體舉措
3.1 加強頂層設計,科學確定課程建設方向
(1)科學定位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習主席指出“軍隊院校要牢牢扭住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這個中心任務,努力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面對軍事斗爭準備的鮮活實踐,院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使培養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需要,向著部隊、實戰、未來貼近再貼近。”習主席對軍隊院校教學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為軍隊院校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新形勢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遵循。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應以習主席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以強軍目標為統領,以《關于推進武警院校教育教學轉型的意見》和《關于加強武警院校學科專業建設的意見》等法規文件為依據,堅持部隊任務和建設需求為牽引,以培養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背景的高素質軍事指揮人才為導向,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為依托,以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為重點,以加強課程教學條件建設和課程教學組織管理為保障,有計劃、有目標、分階段、分層次進行系統建設,注重效益、突出特色,努力把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成具有武警特色的全軍精品課程。
(2)準確把握課程建設的指導原則。針對軍事人才的成長規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堅持學科依托。學科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支柱,課程建設必須依托學科建設開展。二是堅持目標導向。課程建設要依據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制訂建設規劃,明確建設思路,確立建設目標,制定課程標準,提高建設水平。三是堅持需求牽引。要充分從學員適應崗位任職的需求出發,綜合設計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技能體系,合理安排課程內容比例,充分體現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統一。四是堅持統籌兼顧。要堅持全面系統建設的原則,在搞好課程基本要素的建設和優化配置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課程實施要素的建設,從而確保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
3.2 貼近部隊實際需求進行課程內容建設
課程教學內容是課程的主體部分,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課程內容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程目標的實現程度,是決定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關鍵要素。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內容建設必須圍繞學員適應任職崗位需要,大力開展內容建設。一是要精心完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應隨著教學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完善,在完善過程中,要力求準確把握課程定位,科學確定課程目標,發揮好課程標準對教材、教學以及評價的指導作用。 二是加強教材建設。應加強教材建設,規范教材選用機制,堅持優先選用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教材。針對部分課程選用的教材與部隊結合不緊密的現實,要組織教材攻關組編寫貼近部隊的配套輔助教材。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也可與相關部隊、高校共同開發教材。在教材建設中,既要加大各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融合的力度,又要加大專業課程教材綜合化和集約化改革的力度,適當增大專題類、綜合類、案例類、實踐類比重,著重體現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問題研討和現地教學等環節,形成一種形式靈活、內容豐富、講求實效的全新專業教材體系。三是建立有效的課程設置更新機制。在保持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模塊基本穩定的基礎上,要始終保持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前瞻性、可塑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為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應成立若干成立若干個課程設置小組,主要負責教學內容的動態更新,并常態化落實如下兩種機制:一是結合教學任務,組織教員赴部隊開展有針對性調研或代職,跟蹤了解部隊需求,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二是建立與部隊長期緊密聯系的對話機制。密切跟蹤當前武警部隊管理工作中普遍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吸收部隊管理經驗、管理方法運用的新成果,及時納入課程教學,使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滾動發展,從而克服“一本書主義”和“過時案例反復講”等現象。
3.3 注重復合發展加大課程教員隊伍建設
課程建設歸根結底要由教員實施,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搞好課程建設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具有一支學術水平和思想水平較高的教員隊伍,才有可能建設高水平的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改革才能得到落實,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證。課程教員隊伍建設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要注重培養高水平的課程建設負責人。要圍繞教學需求,加大課程負責人的選拔培養力度,讓具有先進教學理念、清晰教改思路、豐富教學經驗、深厚學術造詣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專家、教授牽頭進行課程建設;同時也要注重加大中青年學科學術帶頭人選拔培養力度,讓具有發展潛力的教員擔當課程建設重任。二是要注重課程團隊建設。課程建設涉及面廣,必須依靠團隊進行集體建設。課程團隊建設要注重年齡和知識結構,力爭形成課程首席、課程骨干成員和課程后備成員的完整梯隊;要圍繞課程建設開展教學研究,通過組織集體備課、教學經驗交流、教學觀摩、業務評比、崗位競賽等形式及時總結、交流和推廣教學研究經驗成果。三要注重部隊實踐鍛煉。要依據課程建設方向,著力增加教員隊伍的部隊實踐經驗,采取到部隊代職、調研、參加部隊演習(訓練)、參與軍事學術交流等辦法提高教員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
3.4 著眼教學需求完善課程教學條件建設
課程教學條件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教學實施的重要依托。培養具有管理科學工程背景、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高素質新型武警警官,對課程教學條件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條件建設,應圍繞學員能力素質培養需要以及部隊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軍事訓練要求,注重以學員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為目標、以實踐為基點,大力加強實踐教學需要的專業教室、想定作業教室、案例教學教室、實驗室及教學基地建設。要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學潛力,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著重建設與課程建設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網站和網絡課程,進一步豐富網絡課程教學資源、條件和手段。
3.5 根據培養對象進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學員掌握課程內容,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應改變以教員、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不斷完善已在實踐中運用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加強案例式、想定式、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創新,發揮教員主導、學員主體的作用,形成師生雙方的良性互動。運用理論大課、課堂研討、問題解答和現地教學等教學模式,切實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有機結合,強化學員問題研討意識和創新思維。完善、合理的教學考核體系,是檢驗、促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為配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應改變傳統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本著著眼學員未來任職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的原則,開展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將課題研討、課堂提問、完成作業等平時學習成績與結課考試成績結合起來,打破以往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能力的傳統考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