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祥
摘 要:首先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簡要闡述,接著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策略,以期全面提升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能力;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需要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人
才。創新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主要動力。在如今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下,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重中之重。因此,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應該以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為前提,大力推廣創新性教育模式,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全方位提升。通過物理教學,開展多種興趣科技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現狀
1.教師教學目標不清晰,因材施教的能力較弱
如今,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太注重教學目標的設定。很多學生都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反映較差。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時不注重因材施教,只是刻板地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單一的講解。這種講解方式再頻繁,也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使學生學到的物理知識得到深化和應用。
2.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僵化
受到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仍然扮演著主體地位,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方式仍然還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此外,還有部分教師為了加快學習進度,將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時間減至最低點。長此以往,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讓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教師一味地講,講得筋疲力盡,學生則一味地聽和記筆記,聽得昏昏欲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對策
1.以創新性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任務的開展
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的意識,才能在教學中找準方向,才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唯一“主宰者”,學生在課堂上僅僅是順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創新性的培養無從談起。有的教師甚至認為創新性的培養華而不實,不能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期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學對創新性的偏廢可想而知。
首先,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摒棄錯誤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我修養,積極吸取先進理念,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作為教學重點。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教材為基礎,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盡量將一些新問題、新知識與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并鼓勵學生不斷進行創新思考。最后,教師還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分組學習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提升創新能力。
2.結合課程內容,設置創新性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學習任務能夠順利開展的原動力,也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所進行的物理教學才會更有效、更有用。也只有充分發掘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所以,為了讓學生在難點甚多、枯燥乏味的物理課堂上充分調動思維,提升創新性,設置適合的課堂情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
環節。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課堂進行精心設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懸念,這種懸念性的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濃烈的求知欲,進而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開動腦筋,不
斷思考探索。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提出:為什么下雨天的時候,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小鳥站到電線上為什么不會被電死?人在“死海”中為什么不會下沉?小鳥為什么能撞毀飛機?等等。學生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往往會在學習中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解答問題的方法所在。這類合理設置情境的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學到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并不斷地深入到物理的未知世界中進行學習。
3.以探究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物理實驗教學
在進行物理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實驗環節非常重要。通過合適的實驗手段,同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實驗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這樣的方式,既能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選擇一些需要通過實驗才能探求到的知識點來作為實驗內容。然后在實驗進行前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置必須體現創新能力的培養。隨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的方式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掌握了這些實驗的基本環節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行進行實驗結論的撰寫。很顯然,這樣具有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有
裨益。
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積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具備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現琳.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57.
[2]王娟.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新課程:中,2015(01):12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