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銳波
摘 要:數學作為初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促進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教師將德育滲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服務于數學教學本身,也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德育意識。因此,就初中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的實踐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數學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堂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渠道,以其自身獨特的風格,承擔著德育工作的任務。數學本身是通過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及空間形式而形成的,數學能夠在提高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利用教材滲透德育
1.數學史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滲透德育工作,首先就需要利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介紹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數學成就以及悠久的數學史,比如我國古代的數學名著《九章算術》,這本書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敘述分數運算的數學書籍。在初中數學教材中就有許多這本書的內容,譬如“盈不足”算法,需要給出兩次假設才能得出答案,國外數學家認為這是從中國經阿拉伯傳出去的,因為《九章算術》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家。因此,教師可以在講授我國數學史時,適當滲入一些愛國主義,讓學生在了解我國數學史的同時,增強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材內容
通過教材中的一些特殊的教學內容,能夠將實際與思想性的數學題目相互聯系,繼而折射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例如,教師在講授“概率與統計初步”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舉一個失學率降低的事例,為學生說明由于希望工程等政策的實施,才使得失學率大大降低,由此讓學生通過教材內容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再比如,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個德育性的問題,如“在銀行分別存半年、一年、兩年、五年期限,若本金為200元整,那么各個年限的利息為多少?”讓學生通過這個問題,了解到人民受地主資本家高利貸剝削的情況,繼而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工作。
3.現代科學文明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滲透德育工作,可以為學生講述我國現代科學的成果,如:美國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獎的李政道、我國中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連續奪魁等,讓學生從這些事例中了解到,中華民族不僅擁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也為世界的現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講述這些數學事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進取精神。
二、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
1.集體主義的滲透
圓是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它的完美不僅只是它的完全對稱性,也在于它體現出一種偉大的精神,即愛國主義精神,因為圓將無數個零散的點,有秩序的、有對稱性的、和諧的,并且按照統一的規律排列在一起,就像一個和諧、完美的大家庭,每個點都有著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并遵守著集體的紀律。由此可見,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點,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圓,集體的形象和榮譽與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著緊密聯系的,若有一個學生不遵守集體的紀律,就無法得到集體的溫暖。教師通過這樣的比喻方式,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將集體主義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2.科學精神的滲透
數學蘊涵著豐富的辯證思想,與其他學科相比更為具體、廣泛,如角的推廣、函數的定義、軌跡的概念等,這些都是通過運動和變化的思想而形成的具體表現,數學的對立統一(正與負、整與分、實與需),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與減、乘與除)等,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師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時,需要適當地滲透科學精神和唯物主義思想教育,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科學觀。
3.耐挫折能力的滲透
初中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遇到一點點挫折就不堪一擊,甚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難理解的題目,就放棄不去解決,然而數學學習中,公式、概念、性質等都需要學生花很多的精力去學習、記憶和理解,并且計算過程較為繁雜的代數題、幾何題等都需要學生動腦去分析、解答。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計教學內容,其次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要特別注意,最后在學生學習時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德育滲透的具體實踐方法
1.事例法
事例法即是上述利用教材滲透德育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古今中外著名數學家、數學史的講解,從《九章算術》到《陳氏定理》,都是極具說服力和德育精神的史料,都是為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民族自尊、勤奮上進等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我國數學史有的展示了數學家為了追求偉大的數學真理而獻身的崇高精神。例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數學事業,通過重重困難,最終克服了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難題。許多數學家都出生貧寒,他們的成功正是憑著對數學的熱愛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例如:被譽為“數學王子”的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就出身貧寒,連看書所花費的油燈錢都負擔不了,然而正是因為他從逆境中生長,才成就了現在的著名數學家高斯。這就是事例法的具體應用方式,利用事例法不僅能夠滲透德育思想,也能讓學生擁有不屈服、勇敢拼搏的精神。
2.實踐法
初中數學中有許多數學概念都較為抽象,是從客觀現實中演化而來的,許多公式、定理等都是按照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規律而產生和發展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要與時俱進,選擇有時代特征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對現代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認識和理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實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對我國國情和世界國情有充分的了解,并且通過這一類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
3.欣賞法
美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數學本身就蘊涵著一種神秘而抽象的美,從美學的角度將數學知識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一邊抱著欣賞的態度學習數學,一邊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繼而達到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既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數學實踐的需要,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包含的豐富的德育知識,并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科學精神等聯系起來,同時,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將德育貫穿到底,這樣一來,才能達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章華芳.初中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的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09):15-17.
[2]姚愛麗.初中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的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4(03):128-129.
[3]王麗麗.將數學建模思想滲透到初中數學課堂的實踐策略[D].魯東大學,2013.
[4]林景通.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的認識與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5(07):4-5.
[5]黃文水.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嘗試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5(49):5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