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琴
摘 要:高效課堂是將教師、學生、教材關聯起來進行教學,以展現出和諧融洽的高效課堂,教師運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學生學習,以促進師生進行有效交流,達到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活躍自己的思維,以達到教學的標準,教師可以很好地將知識傳授于學生,并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結合教學實例介紹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策略
新時期下,新課改的深入,促成高效課堂已成為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重點要求。初中歷史課堂的效率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能體現出教師在某些方面的教育水平。故打造高效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有力手段,也能體現教師的價值,促進教師的長遠發展。許多的歷史教師擁有專業化的、豐富的歷史知識,對工作也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是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追究真正的原因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根據新時期的特點、學生的需求、教學的目標去創新、探索出多樣式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方法。本文將結合多個方面因素、歷史教學實例進行探討,以找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歷史教學目標的高效課堂教學方法,供廣大歷史教育者參考。
一、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初中歷史教師要改變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下,不管是教學目標、內容、模式,還是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設置。故教師在進行教學前要依據學生的基礎、個性制訂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并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訓練,讓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質疑能力能夠得到提升。比如,歷史教師在進行東周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相關課時的教學時,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置春秋五霸分布圖,讓學生上臺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敘述,對積極表現的學生要表示肯定,對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提問,并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思考精神,將課堂交給學生。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學生之間進行比賽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比如,在課前把活動任務交代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查閱相關書籍和資料來了解本課的任務,從而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在課上再通過比賽積分的方式來說出本課的重點內容及其故事背景、相關人物經歷等,通過學生之間的激烈比賽,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愛于學習的興趣,對于整個歷史課堂前、課堂中、課堂后的學習效果都會比預期的學習效果更加強烈。這樣學生就會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掌握歷史知識點,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完成歷史課堂的教學目標。
二、設計導入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每堂歷史課都應設計一些關鍵問題,這些問題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又必須讓學生有探究欲。比如在進行紅軍長征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日記”的形式,分析出長征的原因,從而導入新課。如下文:
1934年9月6 日 陰
天氣陰陰沉沉的,使人感覺非常悶,我們心情也是如此。蔣介石在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四次圍剿后,又開始了最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
這次,同志們堅持了一年的辛苦抗戰,也沒能將敵人打退,看著同志們一個個的倒下了,我們都很難過。這場仗怎么會這么艱難?我們可以獲取全勝嗎?出路又在哪兒?
通過日記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覺到新鮮,進而進入學習狀態。然后帶領學生結合教材,進行小組探討,從而分析出打仗艱難的原因是敵我力量差距比較大,再加上博古等人采取了錯誤的抉擇而致;我們能全勝是因為我方所表示的是人民的利益,反對的是反動統治階級,所以一定會勝利;出路就是進行戰略轉移,避開敵人的鋒芒面,以延續革命等。通過創新的引入課題,巧妙的設計問題,讓學生對歷史學生產生興趣,進而進行探討,積極發言,進而解決問題,還可以完成此時的過度。
三、引導學生互動以突破重難點
歷史課程的重難點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理解的內容,必須進行反復的磨煉學習。對于歷史學科而言,要更好地理解重難點就不得不去背誦,但背誦是學生最不喜歡的學習方式,故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應使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能主動地背誦重點知識,以更快地掌握重難點知識。比如,在進行遵義會議方面知識學習時,教師可以模擬旅行社推出撰寫導游詞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背誦相關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如下文所設:
近期,我們將推出“重走長征路”的旅行活動,并需要一名對紅軍長征路線和長征過程中所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非常熟悉的人士來帶領大家進行這次活動。有對這項工作感興趣的人士,請完成下面的題目,我們將選取最優的人來進行這項工作。題目是:你能為遵義會議的會址寫一段解說詞嗎?解說詞的內容必須重點介紹會議相關的內容和意義。示例如下:“歡迎大家來參觀遵義會議的會址,我是這次的活動的導游小王。這是當年紅軍長征……”
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解說詞的設計,然后派代表進行演說,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使學生自主地去掌握遵義會議相關內容。但要讓學生能記憶這些知識,教師必須更進一步地設計教學,教師可以設計示意圖,讓學生對知識更加理解,記憶更加深刻。如下圖所示:
■
難點問題經常是令學生非常頭疼的,它需要教師去巧妙的設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地突破難點。以長征的路線為例,由于長征途中所遍及的地名非常多,學生沒有充足的空間概念,很容易造成混淆,使順序錯亂。為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可以將長征過程中的重要地點列出來,如下圖,然后讓學生根據長征的過程對地點進行排序,并描述各地點相關的重大事件。
■
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去對長征相關的知識進行梳理,并積極地展示自己。進而教師再逐步地、系統地向學生展示動態地圖,引導學生回答記憶相關知識點,從而消化難點。
四、將歷史現實適時地導入課堂,以促使學生情感升華
歷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歷史基本知識、掌握歷史學習方法,還應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態度觀、情感價值觀。初中歷史中的長征給后人留下了長征精神,這種精神需要去發揚光大、需要去弘揚、需要去學習。這就需要學生能理解有關長征的這種精神。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適時地導入歷史現實,可以通過出示材料、報道等讓學生能夠了解當時的情況,從而提出:“紅軍是以何種精神去面對前行中的困難?”“若你是當時紅軍途中的記者,該如何去寫隨軍報道?”然后讓學生去思考,并展示自己所寫的報道,進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征精神,比如,堅定不移的信念、團結互助的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等。最后更進一步地將之與現實進行關聯,引出“新時代下的我們,該怎樣把長征精神發揚下去呢?”從而升華情感,讓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發言。
五、模擬情景,提高學生的思考、質疑能力
在之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都是教師去設置固定的問題,學生被動地去思考,從而讓學生喪失了主動思考、質疑的能力。故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去思考、質疑、提問,提高學生質疑能力和多維度思考能力。教師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和問題創設情境去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能對歷史教學內容產生疑問,提出質疑,從而通過思考、質疑獲取知識,促進高效化課堂的形成。比如,教師在對大變革時代中的商鞅變法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模擬情景中,讓部分學生扮演充滿智慧的商鞅、改革心急切的周王和爭奪土地財產的諸侯等角色,讓其他學生扮演平民等,再現當時的情景,從商鞅和平民在廣場立威信,到與諸侯進行唇舌之戰,再到與周王愉快會談,最后到周王向諸侯發號施令等場景。讓學生能切身地參與其中,加深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印象,并可以通過參與此情景的設置,回歸歷史,去發現問題,思考當時的情形,依據當時的環境去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質疑能力。并且,這種模擬情景式的教學方式,比較生動有趣、真實,容易理解和掌握歷史學習的重點內容,學生能夠比較容易掌握課本的知識,了解歷史知識點的來龍去脈,熟悉知識的重點在哪里,除此之外,還能帶動學生進入學習、思考、討論、質疑的氛圍,通過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便于記憶歷史課本的知識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就必須從學生出發,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設置更多的課堂教學方式,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探索、思考、質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胡海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措施[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05).
[2]樊雪飛.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1).
[3]張亞靜.淺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2014(01).
[4]王春紅.初中歷史探究學習的實踐體會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
[5]秦桂英.如何學好初中歷史[J].青年文學家,2012(07).
[6]蒙云飛.淺談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學周刊, 2014(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