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丹鳳縣廣播電視臺,陜西商洛 726200
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思考和出路
張倩
丹鳳縣廣播電視臺,陜西商洛726200
摘要作為新聞傳媒最基礎的傳播媒介,縣級電視臺對反映基層傳媒信息有一定的影響力。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縣級電視臺也在逐漸走向現代化傳媒體系。但在現當代,縣級電視臺在新聞報道上仍有很多需要我們改進的地方。因此,對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探究則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思考;出路
1.1模仿性過高
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本是以其自身所獨有的地方特色而存在的。特別是在成立初期,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多是貼近群眾、反映民生問題的。因此,倍受人們喜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縣級電視臺也緊跟“時代潮流”,想將縣級電視臺打造成市級電視臺的愿望過于強烈。因此,對市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模仿性就越來越高。但是,在這種“高模仿”的情況下,使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增加了過多的都市文化。但這種都市文化過多的加入,會使老百姓覺得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報道過于“山寨化”。因而,節目收視率也在不斷下降。
1.2新聞不夠“新”
縣級電視臺每天的新聞報道內容都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以縣領導所召開的會議、考察研究等內容所展開的。雖然這些報道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使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政策的完善性。但過于單一的報道內容,會使老百姓產生枯燥乏味感,這種報道方式不但沒有將會議精神傳達給老百姓,反而降低了節目收視率。
1.3記者采訪經驗不足、報道技巧匱乏
由于很多縣級電視臺的記者多是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雖然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為新聞報道注入新鮮的“血液”,但是由于畢業生采訪經驗不足、報道技巧匱乏,使得所采訪的資料不完整或者沒有時效性。在電視新聞采訪中,并沒有真正從“關注民生”的角度去進行采訪,沒有將人民大眾所關注的問題反映出來。因此人們對它的關注度不高,使電視臺的新聞收視率不斷下降。同時,采訪過程中的說話技巧、創造良好的采訪氛圍,也是新記者在進行采訪時所缺乏的。[1]
1.4缺少借鑒
同行之間也應相互借鑒,但縣級電視臺之間卻缺乏這種借鑒意識。這種意識的缺乏主要是由兩方面形成的:一方面,在許多縣級電視臺中,都存在高高在上的“自我滿足感”,覺得自己電視臺的節目才是最棒的。我們只看到了自己臺的長處,卻忽視了短處;另一方面,“面子問題”在作祟,覺得其他電視臺比自己臺收視率高,如果向其他臺借鑒學習會遭人恥笑,傷了自己面子。因此,一味的在這種“自我良好”的感覺下生存,只會滅亡,不會發展。
1.5宣傳力度不夠,新聞質量不高
經濟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聞行業的發展,但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發展與市級電視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新聞報道中,宣傳工作對新聞報道的傳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它在新聞報道中占有一定的主導地位。但由于縣級電視臺對節目的宣傳往往受經費的制約,以至于宣傳力度太小,從而導致人們對縣級新聞的關注度不高。且在宣傳中工作者一般所宣傳的事情都是已經過時的沒有新聞價值的報道,而老百姓所關注的貼近民生的問題,卻在報道中不見蹤影。
1.6缺乏社會新聞
在新時代的影響下,人們對社會新聞的關注度愈來愈高。老百姓所談論的社會新聞題材已成為新聞報道中的主流。而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卻往往忽視了這一方面,在報道中涉及到的社會新聞過少,這也是老百姓對縣級新聞關注度不高的因素之一。[2]
1.7管理模式落后
縣級電視臺的發展也受到其管理模式的影響??h級電視臺的管理模式各種各樣、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管理模式,以至于縣級電視臺內部松散、員工不和等現象較多。
除了以上所說的幾點主要原因之外,縣級電視臺機械設備老化、專業人才較少等也是阻礙縣級電視臺發展的因素。
2.1發展民生新聞品牌欄目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民生新聞以其固有的地域性和貼近性被受人們喜愛與關注。它在滿足老百姓對物質生活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優秀的民生欄目的推出,使得老百姓對本地的風土人情、地域特色文化及發展前景等問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發展民生欄目,不僅為老百姓提供了說話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替政府分擔了社會責任,也使人們不再盲目從眾,對以后的經濟發展做出明確規劃,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縣區人民發展的良道。[3]
2.2緊抓優勢
“新”資料的掌握是一個新聞媒體發展的有效手段。而縣級電視臺作為一種最基層的新聞傳播媒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優勢。其這一“特殊”優勢主要表現于:接近人民大眾便于采訪,能隨時掌握人民群眾的第一手“新”資料。因為在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工作中,往往由于不能取得“新”資料,使消息不能及時報道出來。即使過后報道也使報道內容已過期,失去時效性,沒有了消息原有的價值。因此,作為最基層的傳播媒介,縣級電視臺可有效的利用這一“近水樓臺”的優勢,及時抓住消息的時效性使得新聞可以及時播出。在此基礎上,也為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工作的提升與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3新聞記者要做好采訪工作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其最基本的采訪工作就是力求新聞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尤其對于縣級電視臺的新聞記者來講,在利用好“特殊”優勢的同時,更應認真、準確的把握好消息的真實性。及時合理的利用各種可獲取信息資源的便利條件,對新聞素材進行及時搜集和整理,為寫出好的、準確性高的新聞作品打下良好基礎。
2.4報道要緊密聯系群眾
縣級電視臺屬于基層傳播媒介,只有更好的緊密聯系群眾,才能為我們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打下基礎。在報道的內容上應多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多報道與老百姓相關的新聞。這樣隨著人們對新聞報道關注度的提升,也為日后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例如,尤溪的縣級電視臺在近幾年的新聞節目報道上增加了《媒體搜索》欄目,而這個欄目大多報道的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在所報道的內容得到解決的情況下,使老百姓從這組欄目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人民政府對其生活的關注。使得老百姓對政府工作越來越支持,同時也促進了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發展。
2.5增強編輯策劃意識
一名優秀的新聞編輯者,應具有較高的政治修養和策劃基礎。除此以外,還應在學習中不斷提自己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上,更是對一名優秀新聞編輯者能力的重大考驗。新聞編輯者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一方面,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要在思想上對這一工作高度重視。在新聞策劃中要多考慮到人民群眾所想的、多滿足人民大眾的需求、多報道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策劃需要有效性,少點媒體炒作,多點節目真實性。在編輯時,不能僅為了編輯稿件而編輯,要將所有的資料都結合起來,全面分析整理編輯。以便在新聞報道時,使消息能夠完整有效的播放。
經濟在不斷發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愈來愈高。而縣級新聞報道正是最直接的反映基層人們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的有效形式。但由于縣級新聞報道存在報道形式單一、信息易過時、編輯策劃意識不強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縣級新聞報道的發展十分緩慢。因此,為了推動縣級新聞的有效發展,我們需將這些不利因素逐一解決。更重要的是,在報道中需緊密聯系群眾、突出本地優勢,使縣級新聞報道在人們群眾的推動下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毅.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工作淺析[J].青春歲月,2010(10).
[2]史偉寧.新時期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3(12).
[3]陳增偉.淺談新形勢下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的策略[J].中國報業,2014(1).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0-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