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容華
摘 要:教師在課堂上賣力地講,學生在下面埋頭苦讀,但是學生掌握不了多少有用的知識,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視。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這是當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問題,即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性;能力;培養
隨著普通高中的大量擴招,高中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宰者,變成了學習的主體。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啟發和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內涵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脫離題海戰術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勇于創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適應能力等。在課堂上,教學要多和學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中,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學要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為學生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廣泛培養。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
1.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
活躍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讓學生更多地感受數學,真正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和意義。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創設與之相聯系的學習情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具體的問題情境或者是和學生實際相聯系的生活情境作為切入點進行課堂教學,然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解決問題。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進行知識講解和學生探究獲取知識這一過程就是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中,發揮出他們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學生參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學生代替教師講解、實例分析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曲線切線方程時,多媒體屏幕出示:求切點與曲線相切的直線方程。學生在思考的時候不夠認真,就忽略了切線。教師可以讓學生反思一下思維的過程,進而讓學生討論交流,最后歸納,并從中總結出學習經驗。
3.教學內容要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具有很大的實踐性,教材中的內容多數來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只不過把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概念化、抽象化,它和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這樣的課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了以往那些只有計算、推理、證明的課堂形式。
三、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存在的誤區
1.只重視形式忽略了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的重點就是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講解。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系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時候教師為學生創設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比如圖形、圖片、動畫等一些情境,只是這些情境和教學內容并沒有太大聯系,對教學效率沒有多大益處,反而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理解。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多方位進行創設,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2.有效性教學重視過程忽視結果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課時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性很高,可是教師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什么知識時,學生卻非常茫然,可見課堂教學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還有的教師擔心在教學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會影響課堂秩序,所以他們不和學生交流互動,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既要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又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時間,實現學生樂于學習的轉變,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3.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比較重視學生的計算、分析以及求解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優劣常常以考試成績和學生的解題能力作為評價標準,這種標尺的局限性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既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更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中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主要場所,更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應用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僅要學習數學知識,還要能夠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樂趣。
參考文獻:
[1]徐光考.基于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1(08).
[2]黃毅英,許世紅.數學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特征與研發舉例[J].數學教育學報,2009(01).
[3]殷偉康.新課程理念下“數學體驗”的有效教學實踐與思考[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