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銀
摘 要:初中化學在中學教育體系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其教學目的在于通過化學理論與操作方法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采用實驗教學法,將化學理論與化學實踐相結合,能有效促進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和素養的全面發展。通過導入式化學實驗、分組式化學實驗與探究式化學實驗等教學方式,深入分析與探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法;應用
化學課程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教學法,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化學理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化學也是一門與生活聯系極為密切的學科,通過化學學習能夠有效地為生活實踐提供指導,引導學生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法中,如何通過有效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對于教育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導入式實驗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導入式實驗教學方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通過率先進行實驗的模擬,在學生面前呈現出一個直觀的化學變化,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通過觀察到的現象,走進新知識的學習中。導入式實驗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使學生不再局限于教材單調的模擬展示。例如,在“水的組成”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在課堂開始后的前三分鐘進行電解水實驗,從而收集兩瓶氣體,要求學生對兩瓶氣體進行觀察,采取其他輔助手段,分析兩瓶氣體的性質。采用導入式實驗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帶著疑問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在面對疑難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對實驗的聯想,啟發自身的思考,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分組式實驗教學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
當前,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唯分數論”的影響,眾多中學在采用實驗教學法時,為有效節省課堂時間,通過題海戰術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忽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導致學生無法獲得全面發展,違背了教育本質。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積極采用分組方式,引導學生增強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例如,在學習化學實驗基礎操作時,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劃分學習小組,對化學實驗操作程序進行分析與討論,分析化學實驗操作步驟“為什么這樣設計”“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等,充分提升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化學實驗操作口訣方式,使學生快速掌握操作方式。例如,試管中裝入粉末狀藥品時應“一斜、二送、三直立”,裝入塊狀藥品時,應“一橫、二放、三慢豎”,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探究式實驗教學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
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大多數實驗都屬于驗證式實驗,即教師與學生在實驗之前都已知道實驗的結果與化學反應所出現的現象。因此,此種實驗降低了化學實驗的吸引力,不利于學生探索性實驗的推進。因此,在實際的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保證在實驗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學生進行實驗的設計,拓寬學生對化學的認識與理解深度。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備原理以及性質”一課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不采用教材上的制備方式,首先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與探討,根據學校實驗室的基本條件,設計符合實驗標準的實驗,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多種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與創新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應保持較高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提升化學教學本身的吸引力。依據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采用科學的實驗方式,引導學生規范自身的實驗操作程序,從而對化學課程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同學生展開互動,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對教學方式加以改進。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情景化設置、問題設置、生活教育等方式,豐富課堂內容。此外,化學教師還應積極主動地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切實提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應注重自身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升實驗教學課堂的趣味性,不斷推動學生自身全面素質的提升。另外,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注重通過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與其他教師之間的密切交流與合作來有效提升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仕剛.課改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法的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9):165.
[2]姚兆東.初中化學實驗使用嘗試教學法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1(29):126.
[3]王興平.“嘗試教學法”在初中化學實驗中的應用[J].新一代:下半月,2015(02):140.
[4]白慶海.初中化學實驗引探教學法教學體會[J].神州:下旬刊,2012(0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