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臣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網絡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帶來的困境以及在網絡環境中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發展與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策略
在網絡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高校思想整治網絡課程開發工作,同時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主動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新陣地。在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要健全管理體制,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在新的技術背景和社會環境中加強和改進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順利進行。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面臨的困境
(一)網絡環境下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象帶來困境。網絡環境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困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網絡信息的數量和規模都十分大,而正能量的社會信息被掩蓋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之中,由于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分別出正能量的社會信息。首先,在網絡環境中部分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使得這部分大學生的素質有所下降。由于網絡具有十分豐富的資源,在大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的指導下,在考試以及學位論文的撰寫的過程中作弊現象日益泛濫。使高校的學術氛圍和學術水平受到了極大地影響。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當代高校校園普遍出現了浮躁風氣。其次,在社會網絡環境中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逐漸降低。當代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以“隱形人”的身份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自我約束,是當代大學生擺脫社會倫理的束縛,也使一部分大學生失去了社會倫理道德。長此以往,會導致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降和社會責任感喪失,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十分不利。
(二)網絡環境下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新的挑戰。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題,教師在培養高校大學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網絡環境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給老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網絡環境下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專業的思想道德理論修養,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能夠熟練應用網絡技術。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目前階段由于適應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講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的認識不足。現代互聯網絡具有使用普遍、內容廣泛、交往匿名、功能多樣、速度便捷、環境開放、影響多重等基本特征,而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對此認識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現代教學手段的合理使用。其次,對網絡法規和網絡政策的認識不足。在高校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注重技術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互聯網法規和政策的教育,從而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二、網絡環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建設一支政治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生活作風正的專業師資隊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基礎。在新時期。網絡環境給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心得機遇與挑戰,在客觀上也為高校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網絡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具有以下單方面的素質:一是要具有強烈的現代教育意識以及全球意識;二是要有十分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要能夠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課堂實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素質一方面需要教師自己認識到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學校加強專題網站的建設,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與時俱進。
(二)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之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學生成長基友積極方面也有消極因素。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刻不容緩。針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要幫助當代大學生形成爭取的道德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爭取的道德價值、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覺悟以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素質的過程中,要堅持與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協調,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共產主義教育。為了構建和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可以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之中,并通過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機制,確保高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實處,真正推動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需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明別是非的能力。如此,方能在網絡環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l]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I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張靜,劉奇,楊麗娜,劉琳.思政教育的網絡化與理論實踐結合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 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