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松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理科性質的課程,不像語文那樣需要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免不了要做大量的題目,可以說,解題是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當學生看到一道數學題時,知道該怎么做,從何處著手,只有擁有這種能力,才能學好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解題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廣泛深入,人們更加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小學生,他們需要從小就有良好的學習能力,這樣才有利于今后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對老師而言歷來就是一個頗難的挑戰,如何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能力,特別是解題能力,這是一項重點。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讓他們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是為了讓他們在數學之路上走得更遠。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學習,不同于語文、英語這些文科性學科的學習,記憶力并非是最重要的,而邏輯思維能力才是數學世界的領頭軍。那么,該如何提升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呢?其實它源于解題能力,是通過無數做題實踐得到的。換言之,數學學習依賴于大量做題,“題海戰術”雖然不是唯一方法,但卻是極其有用的策略。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老師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就必須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只有從無數的題目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學生才會真正了解數學,知道該如何學習這門課程。解題能力,并不是指簡單地做題,得到答案,而是指通過這樣的解題過程學到數學思想,鍛煉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素養。這種能力對于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來說是必須具備的,它是探索數學奧秘的基礎,沒有這種解題能力就無法攀登數學巔峰。數學學習需要長期以往的積累,所以小學老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打牢基礎,為今后的數學探索之旅做好準備。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在教學課堂上,老師完全可以利用此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其實數學就在身邊,引導他們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從現實情境中發現的問題,會讓學生感覺很熟悉,對于不明白的問題,就有想要解決這種問題的欲望,從而能夠培養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會學到“除法”,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姐姐去書店買練習本,買了6本,共花了12元。這時候,老師戛然而止,詢問學生,面對這樣的情境,有什么問題?肯定會有人提出:一本練習本需要多少錢?然后老師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得到“12÷6=2”。這樣從情境中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強學生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既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思考、自我探究,同時也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溝通、相互交流,只有這兩者相輔相成,完美契合,才能讓學生善于解決問題,全面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自主探究是鼓勵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合作交流是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綜合到一起才是數學學習的王道。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課是“平行四邊形”,這是關于基礎幾何學的內容。老師在上課前,給學生布置一個問題: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特征和性質呢?首先讓學生自己積極動腦,聯想平時見過的平行四邊形,想想他們都有什么特征;然后再讓學生相互之間討論,將自己的認識跟大家分享,若有不同意見,學生一起探究,尋找正確的解答。這樣的過程將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完美融合到一起,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3.聯系實際、注重應用,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數學原本就是一門工具性學科。這個特點決定了該如何學習數學,同樣也告訴老師在教學中該怎樣幫助學生。只有聯系實際、注重應用,讓學生知道數學解題的價值所在,增強他們的問題解決意識,他們才會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學到其真諦。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會學到“圓”,老師將帶領學生一起去探索關于“圓”的奧秘。上課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講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然后設計一個具體的實際數學問題:學校要修一個圓形的運動場,提供給大家作為游戲玩耍場所,預計該運動場的半徑為10米,現在需要買人造草坪,那么到底應該買多少平方米呢?稍稍思考,學生就知道這是求圓的面積。通過這種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增強他們的問題解決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當前教育形式下的必然之舉,也是一項為了學生今后發展的基礎性教學工作。老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強學生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聯系實際、注重應用,增強學生問題解決意識。如此,才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發揮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大有效性。
參考文獻:
王春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題能力[J].電子制作,2015(07).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