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縱觀我國大學英語的發展史,大學英語在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時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就業及可持續發展、考研、和出國留學等諸方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國對大學英語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更加明確和科學,英語教學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人才培養;廣泛性;文化素養
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而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人才培養,如何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各國政府給予越來越高的重視,并將其提高到戰略高度。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們都在積極研究探索這一問題。基于經濟全球化程度迅速加快,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全球語言”尤顯重要,因此,大學英語在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就業及可持續發展、考研、和出國留學等諸方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我國《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條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體說來,高等教育具有三種職能(傳統意義):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也是第一職能。開展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密切與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是高等學校不可缺少的職能。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胡錦濤同志與時俱進,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從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戰略高度,首次把文化傳承創新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一起作為高校的四大職能之一,是大學職能的新豐富和新發展。毫無疑問,高等教育職能的擴大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職能。也就是說必須把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放在首位,看一個高等學校辦的好壞,首先要看它培養出來的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出發點,不僅要適應現代化的需要,而且要放眼世界,面向未來。首先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科學技術知識迅速發展更新的時代,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很難全部適應畢業以后工作的需要,而且還有一部分有可能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過時。因此,教學內容要反映現代科學的最新成就,引導學生接近科學發展的前沿,而且要把主要力量放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上。學生有了寬厚而堅實的基礎,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就能較好地適應畢業后的工作,以及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第二、高等學校培養高級專門人才還必須放眼世界,使學生了解當今世界情況和發展趨勢,為迎接世界性的新的技術革命的到來做好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大各個領域的知識面;教育學生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世界,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敢于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精神。第三、高等學校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要面向未來,適應社會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特點。對學生的培養不僅是“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更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得知識”。培養他們具有高瞻遠矚,開拓創新的精神。
英語被稱為“世界語言”,“全球語言”,“一種永不褪色的語言”,在國際交流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緣于“它的角色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公認”(Crystal, 2001:2)。這意味著英語可以從三種途徑達到全球化地位。第一,英語作為全球大多數人的本族語,比如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第二,英語作為某些國家的官方語言而得到世界的公認,因而它能被廣泛使用到政府,法庭, 媒體和教育等領域中。有時,它又被稱為“二語”,即對某人母語或一語的一種補充,如同當今的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第三,英語在外語教學中作為“最具優勢的外語”。 因此,隨著把英語作為一語,官方語和外語的人數的增多,英語自然得到了廣泛傳播。因而在這個意義上,如同Crystal (2001:5) 所言“英語已經完全達到了全球化的地位。”在21世紀,全世界使用英語的人口達四分之一,英語是70余個國家的官方語言,100多個國家首選外語。除了美英澳新南非等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約四億人口,其他近十億人用英語來進行交流、溝通,由此可見,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文寫或用英文寫地址的。全世界的廣播節目中,有約60%是用英語進行的。國際上的資料絕大部分是用英語發表的。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是以英語為第一通用語言,它也是聯合國的正式工作語言之一。總之,在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貿易、交通運輸等領域,英語是一個重要的交際工具。英語作為貿易語言,輔助語言和國際語言在全世界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還有就是我們在學習別人先進技術,經驗的同時,也需要與世界各國展開各種技術上和經濟上的合作。無論是在商務,技術,科學,因特網,大眾娛樂和體育等方面,還是在醫學大會,合同簽定中,英語都成為了首選語言。最近幾年,英語在報刊雜志中被頻繁使用,成為不可爭辯的一種科技語言。正因其全球化的重要地位,英語廣播節目在全世界120個多個國家中被約1億5千萬左右的人所收看或收聽。
英語全球化對中國教育政策及實踐的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自2001年11月中國加入WTO以來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人們可以充分地體會到英語在中國的影響變得越來越直接和重要。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在國際組織如WHO,UNESCO,UNEDO中地位和作用的加強,中國更需要大量的英語專業人才和翻譯來服務各領域。所以我們面臨這樣一個任務:“在極短時間內,我們必須訓練出更多的英語會話者”(胡壯麟,2005:5)。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高校都把英語作為必修課。《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明確規定“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試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基本原則和精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
[2]金志茹,李寶紅.關于我國目前外語教育政策和規劃的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08(3).
[3]劉玉君,孫建光.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培養國際化人才[J].黑河學刊,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