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周艷華
摘 要:針對目前我國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土木工程材料教學過程中,針對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改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
關鍵詞:CDIO;土木工程材料;教學改革
CDIO 教育模式和方法是近年來國外工程教育發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對工程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越來越受教育界的關注、重視和研究。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以全壽命周期為主線和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以獲取工程能力和經驗,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和素養、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1-2]。
本文依托江西科技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的支持,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土木工程材料教學過程中,建立基于CDIO模式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在部分工科班級中進行了教學實踐和試點。
1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材料教學內容的優化
土木工程材料種類繁多,各類材料自成體系[3-4],教學內容大多數是敘述性內容;同時,土工工程材料發展迅速,新材料層出不窮,以致學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習中難以抓住重點,出現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好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課程學習效果,對授課內容進行優化,力求做到理論知識以“適度、夠用”為限,突出土木工程材料使用、保管和檢測試驗方法及技能測試和訓練等。授課時以水泥、混凝土、鋼材、瀝青、瀝青混合料為主要重點,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質、氣硬性膠凝材料、砂漿、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節能材料為次要重點,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弱化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節內容,結合我院專業特點,重點突出水泥、混凝土與鋼材的內容;緊跟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更新教學內容,將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智能材料等)、新技術(如混凝土技術、鋼筋及預應力技術等)以及教師自身科研課題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
2 以“項目導向、行動導向”教育思想為指導的教學模式的構建
就業屬性決定了建筑材料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選取課程內容突出材料的性能、技術特性和應用,并兼及其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儲存運輸等以適應施工員、預算員、監理員、試驗員、質檢員的崗位的實際需要。以畢業生就業崗位與本課程相關的工作內容為參照系,依據 “基于工作過程、融入實際工作情景”的課程觀,將相關的職業技術標準和職業素質標準深度融入到課程的教學中去,在課程教學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的性質,采用以下教學模式來靈活進行教學。
2.1 傳統課堂模式
盡管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出現,但傳統的課堂教學仍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材料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仍然以課堂講授為主。
為了更好地提高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研室活動時組織教師進行討論,各位教師把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做法提出,大家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對某一問題的處理達成共識,并應用在各自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密度、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的教學,大家一致贊成采用對比講解的方法,使學生充分理解三者的區別與聯系,而且節約了課堂時間。再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這一章的內容,有很多的計算公式,如果僅用多媒體來演示的話,學生很難理解公式的來歷,配比設計的計算過程,這時就需要老師通過板書的方式,一步步的演示,學生才能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全過程很清楚的掌握。這時板書會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首先教師按照工作過程,講授完成項目任務的相關知識、方法及技能;學生認真聽講,自學,組織討論,掌握相關的基本理論、方法和規范、課后練習,鞏固加深所學的知識,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最后獨立或分組完成某一項完整的任務。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2.3 任務驅動模式
以實際建筑工程為案例,以該工程中的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任務為載體,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按照土木工程材料進入施工現場的先后順序,構建學習情境。將學習內容融入具體任務中,再分解成多個步驟,讓學生一步一步完成,最終掌握。
3 教學方法的改革
根據近年從事土木工程材料教學的經驗,對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學法也進行了探索,并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調研。在理論教學時,傳統的課堂講授除利用板書突出重點外,還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教學內容、材料圖片及加工工藝等內容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信息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在課堂教學中制作各種材料圖片庫、施工現場材料生產或加工的視頻庫、動畫庫等等。例如:多媒體動畫可以模擬建筑鋼材發生疲勞斷裂的彈性、強化、頸縮三階段,以及鋼筋混凝土受拉,受剪,抗彎等實驗過程。這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學生的實訓真實感,使他們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真材實境。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由于材料缺陷、疲勞破壞、施工條件、使用環境等造成的材料失效、工程事故等有很多案例,將這些工程實例引入課堂教學,如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因素,通過案例來說明強化影響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因素和注意事項;通過案例教學,既可以加強材料與工程實踐的聯系,還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是有益的。
4 以混凝土設計大賽為依托,加強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進展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適時開展實驗教學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為主線,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動手實驗、結論分析、探討交流整個過程,實施了從構思、設計、實施到運行的一個全CDIO過程,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的專業、個人、職業、團隊、交流及社會意識與能力。
5 結語
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采用CDIO教學模式改革后,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等進行改革是必要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有利的,對于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學改革的效果需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在教學實踐中,推動教學改革,總結經驗教訓,全面提高學生和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下一步要踐行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XiongGuangjing, Lu Xiaohua. A CDI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a civil engineering programme[J]. 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7, 6(2): 341-344.
[2] 康全禮,陸小華,熊光晶. CDIO大綱與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08, 31(4): 15-18.
[3] 吳芳.重慶大學“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2009(11):281-283.
[4] 張旭賢.《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探索[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0(3):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