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陽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以入世為起點開始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經濟全球化深刻的改變了世界格局,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偏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向并且能在大學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必須不斷創新教育內容,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注意突出學生教育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斷適應全球化視閾中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文化
文化具有多樣性,在網絡世界里多種文化相互排斥和交融。當今世界,網絡信息交流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事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借助于異軍突起的新媒體等網絡介質,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加強國際溝通和交流,不斷求同存異,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但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開始融進網絡領域。西方國家借助于網絡,大肆宣揚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提出所謂了網絡言論自由,不斷沖擊著我國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對網絡上魚龍混雜的信息對于大學生這個涉世未深的群體來說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價值判斷的難度。可見,應對網絡領域多元文化的沖擊,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
(一)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矛盾凸顯
全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具體說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受到了挑戰一些西方學者借全球化來削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模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存在的根本分歧,使部分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學生漸漸轉向追求個人享樂,而忽略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觀念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理想與信念受到威脅盡管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但在全球化中資本主義國家處于主導地位,它們強盛的表象使得部分大學生受到迷惑,學生所面臨的困惑越來越多,而所要做出的選擇越多,被引誘的幾率就越大,這些問題如若不能及時得到處理,甚至會使學生們在理想信念上出現偏差全球化給大學生們的思想和社會化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進而沖擊著社會主義信念。[2]
(二)多元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現代渴求
隨著各國之間經濟相互依賴性的提高在經濟交流的帶動下文化教育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廣泛,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須適應教育面向世界的趨勢,在多文化交流過程中積極開展對國外思想道德教育的考察和研究,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客觀比較分析,通過這種方法我們不但可以進一步認識掌握國外其他文化背景下思想大的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而且可以在比較之后收到對鏡的效益,借鑒的作用,互補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概念在美國和法國稱之為公民教育,美國公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國民精神和責任公民,法國強調公民責任感和熱愛法蘭西共和國品質,德國突出強調政治教育和平教育環保教育,雖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側重點有所差異,但都非常重視社會意識形態的引導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灌輸,同時人才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塑造,同樣是思想政治教育與生俱來的功能。
(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
1.正確認識各種政治文化的區別與聯系。正確認識各種政治文化的內在區別與聯系是有針對性地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調整的基本條件,是應對多元文化挑戰的第一步。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出正確調整,以應對多元文化的挑戰,需要認清各種政治文化的實質。我國本土傳統政治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封建主義的政治文化,與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相適應,其本質特征是家長制、官本位和等級制;西方政治文化以資本主義為主要特征,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相適應,是在反對封建主義政治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治文化則是對資本主義的政治文化的否定之否定,應該包含資本主義政治文化的一切優點,并克服其缺點,以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為主要特征,崇尚和諧。
2.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長期目標。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一定的目標進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政治覺悟、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工作,只有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正確處理好“務虛”和“務實”的關系,做到虛實結合,做到務虛與務實并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4]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體系中,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應屬于宏觀層次的長期目標。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目標有助于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的發展方向。其一,可以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不被忽視,防止把思想政治教育簡單化為幫助受教育者解決一時的心理問題;其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沖突中明確工作的重心,樹起應有的旗幟,戰勝各種不良文化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孫祿..全球化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審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5).
[2] 馮書生.多元政治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 求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