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
摘要: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經常存在一種“馬虎”現象,就是在數學考試中明明可以得分的題目,卻丟了分。其實絕大多數學生出現“馬虎”的原因就是審題不清,導致讀題、分析的過程中出現理解偏差,所以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對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閱讀能力培養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閱讀能力 培養
引言
數學閱讀的基本概念是以數學思維為本,對數學問題與材料進行圍繞,鍛煉學生使用數學思維對信息進行獲取、分析、理解、感知的一種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學習中不僅僅設計數字運算、空間關系、邏輯思維等基本概念,閱讀理解能力其實也是數學架構體系中的一項需及時掌握的能力,尤其是在依靠文本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時,作用較為明顯。
1、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1 可激發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認知,理解、掌握數學思維的學生認為數學非常有趣,而沒能入門的學生認為數學非常枯燥,與其他科目相比更難理解與掌握。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沒能培養出良好的學習興趣,而培養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便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思維,掌握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因此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興趣培養上非常重要,通過閱讀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概念所表達的含義,就可讓學生產生數學很有趣且容易掌握的印象,學生自然在解決數學問題是樹立更高的自信心,并產生探索的欲望。
1.2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語言具有嚴謹、科學、抽象、簡潔等特點,因此對于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著力點在于提高學生有效、嚴謹解讀數學語言的能力。這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語言,充分理解每一個數學概念,而這種有效的解讀本身是一個邏輯性極強的思維過程。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有助于學生對數學語言產生更為嚴謹、科學的認識,同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習慣。好的習慣可以糾正學生學習過程已經或是已將出現的問題,更為扎實的掌握閱讀解題方面能力。
2、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2.1 正確引導示范,協助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會具備很強的記憶與模仿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語言與閱讀習慣為對學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想要學生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科學掌握數學閱讀能力。要求教師注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教學語言與習慣,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語言應具備正確的邏輯與連貫性,防止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出現偏移與差錯。其次,教師閱讀進行閱讀示范時應注意多加引導,幫助學生將題目中隱含意義分析出來。再次進行習題練習時也要提醒學生反復閱讀,抓住關鍵詞,理解題目表達的主體內容。
與此同時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也要給學生預留出充分的審題與思考時間,提醒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注意秉承仔細、嚴謹態度,不可囫圇吞棗,防止掉入題目設置的文字或邏輯陷阱中,進而出現“馬虎”的情況。
2.2 豐富、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針對小學生思維和性格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構建上應根據小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思考、解題過程中的思維習慣、性格傾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尤其情境創設過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實用性的有效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在設置上較為合理,采用了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呈現。因此這些圖片腱示同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敘述,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學習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章節《圖形的運動》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從生活中收集一些物品,然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共同參與,對這些物品進行辨認、分析,那些物品是軸對稱物品,或是通過化移得到的,幫助學生更為正確的理解圖像所表達的內容。
認真閱讀教材圖片內容,是幫助學生采用直觀科學的方式理解語言捕述,因此一些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數學圖形閱讀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帶著好奇心在富有個性的圖形閱讀中學習,并探索圖形表達的內容,對數學世界產生更為濃厚的探索興趣。
2.3 將數學閱讀能力與日常生活良好結合
數學知識是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思考與邏輯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同樣也暗含著很多數學問題,想要提升數學閱讀能力,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的數學知識以及應用方面入手。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方向與位置部分內容時,可讓學生對上學放學所走過的路線進行留意,并指導幫助學生指條路線進行數學知識上的表達,畫出路線圖。這種數學知識的日常生活融入可以讓學生更簡潔、方便地理解數學知識,降低了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抽象性。還可讓學生掌握更多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良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分析此類數學題目時也可讓學生更為準確地掌握題目表達主題,運用數學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2.4 增加課后閱讀,協助數學閱讀能力掌握
小學學習階段是學生數學知識入門的關鍵時期,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僅僅采用課內書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是不夠的,應多開辟課外途徑,讓學生列數學學習產生更大的了解興趣。例如可以讓學生多閱讀一些解釋數學知識或思維的故事,《趣味數學》《小學生數學報》《故事中的數學》等都是好的課外閱讀范本,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這些數學故事含義符合小學生當前的認知理解能力,又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趣味性,可讓學生樹立更大的信心去解決數學題目。而這些數學故事的閱讀同樣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扎實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在練習、考試過程中減少審題不清或無法理解題目表達的情況,提升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結語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可以具備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這種能力也可間接的看成是數學語言上的閱讀理解力。如果學生可以在教師與教材的指引下更為熟練的掌握數學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可以減少學生在做題時出現的“馬虎”問題,也可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課堂中教師應注重開發更多的方法,提升學生在數學閱讀能力掌握度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平毅,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1,(19):120-120.
[2]胡育露,淺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上,下旬),2012,13(7):204
[3]常路明,淺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3,(10):273
[4]李良香,淺析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4,(6):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