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澤良
摘要:伴隨著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趨勢,在整個教育界更加注重開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既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提升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被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當中。根據教學實踐經驗,經過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本文重點闡述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課堂 小組合作 學習研究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分析
1.1學生合作參與度不均衡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會出現這種情況:小組內某些學生一人發言,其他學生隨聲附和的狀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被不自覺地分為了三類:第一類是學優生,這類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擁有較多的發言機會,并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成就感足;第二類是學困生,這類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經常處于被動的狀況,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往往失去主動性、失去興趣、回避討論等;第三類是缺乏主動性的學生,這類學生介于學優生與學困生之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經常會對討論表現出一副默然的態度.這三類學生的形成不僅使得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想的成效,更使合作學習失去了開展的意義.
1.2 教師指導不到位
合作教學本應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但在實際操作中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學生有了問題就可以甩手不管,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在課堂上好像只是一個看客,遇到爭執時不指導學生如何解決,結果學生不僅耽誤了時間,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樣的教師沒有真正參加到合作學習中去,只是當了“監工”,教師本應在合作學習中充當的“管理者”“領導者”“咨詢者”“參與者”和“顧問”等多種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沒有很好地做到在培養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1.3分組不科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當運用到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所采用的分組方法主要以自然分組為主,即將臨近課桌的四位或六位同學編為一組開展合作學習,這種沒有經過科學分析就進行簡單分組,造成各組之間差異水平比較大,使教師難以準確把握課堂的進度,并且很難對學生進行整體指導與個別指導.這種不科學的分組導致各小組兩極分化趨勢更嚴重.
2、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策略
2.1 優化組合,分好合作小組
建立結構合理、互幫互助的合作小組是基礎,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我們要根據學科內容和學生特點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科學的分組。每組一般有4-6人,人數太多不利于組織和交流,人數太少則達不到交流的目的。每組要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安排一名不僅學習好,而且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樂于助人的學生當組長,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由他負責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包括學習任務分工、檢查學習情況、輔導學困生等。這樣分組便于優等生發揮優勢,中等生獲得鍛煉,下等生得到幫助,保證小組間公平競爭。
2.2教師參與小組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時候,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準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任務完成得很好,給予表揚,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2.3注重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培養合作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教師還要做好有效地調控,對學生所犯的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引導學生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營造有疑問,有爭論,有競爭,生氣勃勃的課堂氛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想讓學生合作有序,還須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一般在課堂小組討論中,經常會出現如下的情況: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發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現成的答案,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長此以往,必然會扼殺這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惰性。因此,教師要講清合作規則,努力培養學生如下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傾聽的習慣;合作實踐的習慣;掌握合作技能的習慣,真正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
2.4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合作
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小組合作活動進行科學的評價,遵循多元化、客觀公正,激勵性的原則,從目標的達成,團結合作的程度,是否有創新等幾個方面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是組內同學自評,小組之間互評,教師綜合點評。在評價活動中,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全面性,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提高合作學習質量。
結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這種學習方式并不是自我獨立、互不相關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它們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的關系。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合作中有所“作為”。那種只注重學生形式上的“合作”是不可取的,毫無效益可言。要讓學生真正的互幫互學、共同探索、掌握知識,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隋洪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 2(30):70-71
[2]王武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小學數學教育201 2.(10).
[3]段軍.數學課堂上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