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得文
【關鍵詞】 體育教學;模塊教學;教學評
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78—01
課程評價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確定評價標準,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有效手段,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對體育教師的評價
1. 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目標的理解程度。新體育課程強調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因此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應看他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案和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評價等方面是否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貫徹和落實這一指導思想,是否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 對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評價。對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評價實際上是對教師的發展潛力的評價。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包括教學道德、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教師道德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育教師的職業態度,體育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等;教學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育教師對于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掌握以及實際運用的情況等;教育科研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根據教育發展的情況主動學習、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的能力,能夠發現和提出與本課程內容有關的課題等。
3. 學生喜歡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的程度。如果許多學生被動地應付體育課,也很少參與體育活動,那么,只能將這樣的教師劃分為差一類的教師。因為體育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并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只有這樣,體育課程的目標才能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才能得到保證。
4. 體育教師創造性工作的能力。未來的體育課程將給予體育教師更大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鼓勵教師開展創造性教學。因此,對體育教師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看其教學是否有新意,是否能讓人耳目一新。
二、 對課堂教學的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進行的評價,其目的不是簡單地評價體育教師教學活動的結果或表現以評定教師的優劣,而是通過注重發展性的評價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不但要注意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如對教學、組織、教育的行為進行評價,更要注意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習前后發生的變化進行評價。
三、對學生的評價
1. 建立教學模塊學分評價目標
(1)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表現及達到的學習目標程度。也就是說不僅要了解學生體能與運動技能情況,更要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
(2)判斷學生學習存在的不足之處,分析其原因并改進教學過程。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能、技能、行動、態度、人際交往等方面表現出來的不足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努力改進,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
(3)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機會,并鼓勵和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通過學習評價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體育學習方面的長處,體驗體育活動成功的樂趣與喜悅,增強體育學習自信心。
(4)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體能、技能、態度、行動、人際交往等方面情況有清醒而正確認識,在此基礎上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2. 教學模塊學分評價管理
(1)改變學習評價內容。教學模塊學分評價應根據要求增加和完善學習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應包括運動參與、知識與技能、體能、身體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
(2)改變學習評價方法。以往體育課程過分注重定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而教學模塊學分評價要求不僅要注意結果性評價而且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要注意定量評價而且還要重視定性評價。
(3)改變學習評價形式。教學模塊學分評價倡導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定時,既有教師從外部對學生進行評定,還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及學生相互之間評價。
(4)根據教學評價內容設置對學生進行學分管理。采用表格式進行教學模塊學分評價管理,我們把模塊教學目標評價分成下幾部分:運動參與,分成出勤和學習態度兩方面,評價采用a、b、c等級制;知識與技能、運動技能內容,評價采用a、b、c等級制;體能評價采用a、b、c等級制,進步幅度由教師根據日常觀察作大、小記錄,同時采用自評、小組評和教師評形式,按照好、一般、還需努力三種定性形式評價。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