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偉
【關鍵詞】 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合理組建;樂趣;內容;主體地
位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2—0099—01
傳統的語文教學已經處于滯后狀態,為此,課堂教學要巧設計、精安排,要盡量做到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需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潛能,是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效的主要途徑。
一、小組合作在“摸著石頭過河”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的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研究目標的一致性、研究內容的興趣性、研究方法策略的互補性,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之間互相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從而在互敬、互愛、互幫、互動下學習。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筆者認為,如何控制教師的“嘴巴”,如何訓練學生的自我“展示”,如何實現課堂的“高效”,如何落實學生的“預習”等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通過觀看視頻,學習理論,課堂實踐,教學研討等等,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創新,使小組合作逐漸走向教學的常態化。
二、合理組建小組是實現高效的前提
合作學習的常見形式是小組討論,但筆者在實踐中發現,一些學生不參與討論,好像游離于課堂之外,始終不能進入狀態。小組合作學習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組建合理的小組。如何恰當地構建合作小組呢?首先,在編排座位時應該考慮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構成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個性特征、治理狀況、學習成績等方面。其次,小組人數一般是4到6人,組建原則是每組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比例相仿,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如,以四人小組為例,組內有一名優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學困生,建立幫扶小組,增強小組內學生合作學習的凝聚力,爭取讓學生共同提高。
三、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好的合作小組應該保證每位成員都有參與的可能,實現知識上的互補,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每個小組應有一名小組長,起到帶頭的作用,能調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在小組合作中,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帶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因為這樣才能不傷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尊心。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或者物質上的多樣化獎勵,讓每位學生都感覺到合作的愉悅,感覺到自己在小組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合作擴展思維的深度。
四、巧設教學內容讓合作更有效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出發,目的明確,問題的設計要科學,且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討論。有些內容不需要合作就能解決的則不必合作,因為不必要的合作會讓學生養成依賴、不獨立思考的毛病。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呈現階梯狀,不能太容易,也不能難度過高。問題的設計還要看起來氣氛活躍,使學生不易形成思維倦怠。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時,讓學生提前搜集有關作者的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等,這樣會使學生興趣大增,在小組交流中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五、在小組合作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們經常說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參加小組合作學習。因此,在小組討論交流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問題的設計要精準,要緊緊圍繞重點問題展開,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體會伯父的高貴品質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生通過自學,能找出課文中描寫伯父的語句,通過小組交流,總結出伯父笑談“碰壁”時候的那種愈挫愈勇的精神,放“花筒”時候的慈祥一面,以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關心和同情。學生通過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討論與交流,能夠大大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收到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要精選問題,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的載體,激發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得每位學生的思維都能在小組合作中得到提高和擴展,真正達到知識共享,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