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今蘋
摘 要: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要求師生在課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語言交際活動和教學過程。合理提問則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的提問必須講求藝術性,重視設問的策略,每一個題目都必須以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指南。本文擬從英語課堂提問的層次性、趣味性、靈活性和思想性等方面探索課堂提問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樂趣;構建;手段;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295-01
一、重視個體,循序漸進
課堂提問要全面衡量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機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高。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應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基礎差的學生可提問一些信息型或記憶型的問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提一些理解型問題,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把分散在課文里、蘊含在課文內容中的知識加以綜述;對于學習好的學生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性質的問題,如讓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判明真偽,找出原因,并作創造性回答。又如閱讀教學可以通過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來實現,即閱讀
前提問,閱讀中提問和閱讀后提問。閱讀前提問一般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和導入新課來實現的,所設計問題應使學生能輕松自如地復習舊知識,又了解新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從而極大地吸引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趣。就我教的一片文章并設計以下問題:
①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
②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
③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教師利用了學生喜愛體育明星這一心理特點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活躍課堂氣氛,再慢慢地他們的注意力引入到Gymnastics上,這樣既科學又自然,學生容易感染。閱讀中提問是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 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激發興趣,情意共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
只有有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去設計問題。用科學、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如在學習SBⅡ,Lesson 58—59A Famous Detective一文中時,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問題:
①Why was the young lady worried?
②Why was Holmes worried?
③Where was the red bell rope connected?
④Why did Holmes ask if her uncle kept pets?
⑤Why did Holmes and Wasten sit with the light on for half an hour? And
Why did they turn it off later?
⑥What did they find in the uncle?s room?
Which of them do you think are related to the murder?
⑦Can you make a description about how the uncle was killed? 這樣很快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問題設計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地思考,從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激發興趣,需要教師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愛好,所設計問題能夠“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時,決不可忽視問題的真實性,教師提的每一個問題都要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甚至有一種不說不快的感覺。
三、方法多樣,靈活妙用
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將問題設置作了多種分類。從提問的程式分,提問有判斷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樣?)、分析式(為什么?)和評論式(你認為怎么樣?);從認識目標出發,提問又可分為認識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掌握性提問和應用性提問;從提問形式來看,提問又可分為導入性提問、疑問性提問、判斷性提問、填空性提問、對比性提問和討論性提問等。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才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斷性提問),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一些介紹人物生平的文章。如Madame Curie, Charlie Chaplin,Gandhi等,以及Office Equipment 等說明文可讓學生通過閱讀完成提綱或圖表,即填空性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關順序、數字、因果關系或獲取更多的課文信息。
問題的靈活多樣性,要求我們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難點、重點認真挖掘其廣度、深度,高層建瓴,精心設計,適時適度,目的明確,有針對性,真正體現問的藝術,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四、發散思維,挖掘內涵
外語教學要適應改革開放和“三個面向”的需要,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義,寓思想教育于外語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鍥而不舍,不畏艱險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說過:“教育學生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效作用?!币虼?,教師的問題設計還要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