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娟 劉亞蘭
摘要:近年來,國內外太陽能光伏產業競爭激烈,國內各地出臺政策扶持該綠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但是光伏專業人才匱乏嚴重。在這種光伏行業發展迅猛的新形勢下,各高校為適應社會需求紛紛開設了光伏專業。本文簡要分析目前光伏發電的發展現狀及前景,探討高校開設和建設光伏專業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一些現實性問題。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光伏專業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利于專業建設的新路子。本文以此為例,介紹了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推動高校光伏專業建設的可行性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 光伏產業 光伏專業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近年來,高校光伏專業在綠色新能源利用、光伏發電行業發展迅猛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如何將該專業建設成為能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新興專業是許多教育者熱衷探討的問題。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是海南省首個開設太陽能光伏專業的高校,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專業建設。
1 光伏專業建設現狀
1.1 光伏產業前景大好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已普遍認識到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零污染”的特點,并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光伏發電產業。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正在逐漸提高,成本也下降很快,所以太陽能作為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太陽能技術的利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
1.2 光伏專業人才匱乏
與我國迅猛發展的光伏產業不相適應的是光伏專業人才的匱乏。目前,國內大多光伏專業的技能型人才都是從事電子類、自動控制類行業轉行過來的,缺乏系統的光伏專業理論知識。因此,企業中技術人員很難在工藝流程尋求技術突破,設計人員也難以在設計產品時得到更大程度的創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高校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這種新形勢下,高校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開設并建設好光伏專業,為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
不僅崗位技能型人才匱乏,從事光伏專業的教育者也少之又少,十年前,很多高校都沒有設置光伏專業,具有系統性光伏理論知識的教師幾乎很難找到,更不用說雙師型教師了。
2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校企合作概況
近年來,校企合作越來越受到高校和企業的重視。校企合作,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對專業建設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太陽能工程學院自2009年開設光伏專業以來,一直不斷尋求合適的校企合作單位,努力踐行“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合作單位有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漢能光伏有限公司、海南天能電力有限公司等。
雙方高層都真誠希望能夠精誠合作,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各自不同資源,互相借鑒人才培養優勢,立足實際,進而實現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創舉,也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雙贏,也讓每一位師生看到了我院教學模式改革的決心,更看到了校企合作的光明前景。
3 校企合作項目以及對專業建設的意義
3.1 實習基地建設
各校企合作單位在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掛牌成立人才培養基地,學校也在各校企合作單位掛牌成學生實訓實訓基地。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被安排到企業參觀學習,初步了解相關崗位所需的理論性和技能性知識。
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硅太陽能電池及其相關配套產品、風機及其相關配套產品、熱發電產品、控制器、逆變器、兆瓦級跟蹤器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咨詢及服務;太陽能光伏電站工程的開發、設計、安裝、施工。學生參觀了解之后,意識到《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半導體制造工藝》、《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安裝》和《光伏發電并網技術》等課程的重要性。
學生實習期間,可以直接被安排到校企合作單位,實現畢業生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觸。
3.2 雙方人才交換
企業派遣技術人員到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光伏專業兼職授課,一定程度上解決光伏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也使得學校的教學更加側重于實踐,應用性更強。學校派遣相關教師到企業培訓員工,講解光伏發電基本原理、蓄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的工作原理,或者傳授專業英語知識等,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掛職鍛煉的機會,促進學校雙師型隊伍的建設。
3.3 實訓設備科學利用
由于光伏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實訓課時,但是已有的實驗實訓條件無法完全滿足課程中要求的報價昂貴的實訓設備,所以導致對應的實訓無法正常進行。
進行校企合作之后,企業應學校要求,將生產過程中淘汰下來的實訓可用的大型設備儀器低價銷售或者贈送給學校供光伏專業學生實訓。這樣,就解決了光伏專業的部分實訓問題,另一方面還幫助企業解決了處理廢舊設備的難題。
3.4 共同制定光伏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國內高校開設光伏專業并不是由來已久,如何將光伏專業建設成為一門熱門并真正有用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尤為重要。
光伏專業有它自己的特點,不同于電子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不能憑空設想,更不能拿來主義。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光伏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相應課程標準時,就是真正走進校企合作單位了解它們切實的需要,并邀請企業人員共同參與其中,這樣既符合學生學習特點,也能滿足企業需要,為以后畢業生走出校門能夠獲得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提供了保證。
4 小結
各高校在建設光伏專業的過程中,均可借鑒海南科技職業學院的成功經驗,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推動專業建設。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提供和企業零距離接觸的機會;雙方人才交換一定程度上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實訓設備科學利用解決實訓條件難以滿足的問題,也節約了光伏專業的辦學成本;共同制定光伏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強了畢業生源的社會實用和適應性。
參考文獻:
[1]黃漢云. 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原理(第二版)[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趙旭,谷兵兵. 高職院校光伏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4(26):155-156
[3]田擁軍,羅先進,文其知.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光伏發電及應用專業建設探析[J].職業時空,2011(5):46-47
[4]劉镠. 淺談中職校太陽能光伏應用專業建設[J].新課程(下),2011(1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