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剛,郭健敏
(安徽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
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吳義剛,郭健敏
(安徽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以安徽農業大學畢業的87名大學生村干部為樣本,在因子分析和層次分析的基礎上,從個性特征、創業能力和外部環境三個方面,檢驗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性別因素、成功創業案例影響、創業知識與能力、創業培訓與實踐、良好的資源與政策環境都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顯著正相關。提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應從轉變就業觀念、強化創業培訓與創業實踐教育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創業環境
一、引言
近年來,作為高素質人才與農村豐富資源結合的典范之一,大學生村干部在加快農村經濟建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特別是由大學生村干部啟動的各類創業活動,不僅可以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和收入來源,帶動農業產業升級與轉型,同時也有助于營造農村創業氛圍,提升農民創業能力。《2013年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提供的資料顯示,自2008年大學生村干部政策正式實施以來,各地鄉村創業熱潮不斷涌動,并不時涌現出一系列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案例,成為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繁榮與穩定的新的源動力。然而,就其整體水平而言,擁有優質人力資本的大學生村干部在創業意愿方面卻一直差強人意。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3萬多名大學生村干部帶頭創業,僅占在任大學生村干部總數的14.7%,創業活動水平甚至遠遠低于農村工商從業者與返鄉農民工等群體。[1]那么,影響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究竟是什么?本文以安徽農業大學畢業的87名大學生村干部為樣本獲取相關數據,并從個人特征、創業能力、創業環境等方面,分析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淡薄的根源,進而提出對策。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以來,創業研究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的學科背景,對包括創業者內在特質、外在創業環境等一系列理論問題進行了詳盡而全面的闡述。但這些文獻大多集中于對成功創業經驗的提煉和創業失敗根源的梳理,至于圍繞個體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這一創業活動前端問題的研究,理論界給予的關注卻十分有限。早期文獻中正式將“創業意愿(entrepreneurial intent)”一詞引入創業分析始于Bird,他將其解釋為“將創業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為引向某個特定目標的一種心理狀態”[2]。Krueger等則針對創業意愿在創業活動中的作用,認為“無論是社區尋求發展還是組織尋求革新,它們在進行創業前一定要先具有創業的意向”[3]。Ajzen擴充基于理性行為理論構建創業意愿的理論模型,提出感知行為控制力影響行為意圖,進而構造了新的計劃行為模型。[4]Shapiro提出創業事件模型,認為個體創業意向受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行動傾向三個因素影響。[5]關于創業意愿的測度,學者們主要從創業態度、創業準備、創業傾向等方面制定量表,進行相關考察。較著名并為多數學者廣泛引用的創業意愿量表主要有Chen等提出的5項目量表[6],Zhao和 Seibert提出的4項目量表[7],創業態度量表則多引用新加坡學者Plan提出的創業態度量表[8]。
學者開始大規模的創業研究主要集中在21世紀以來的十多年時間里,其內容大致包括梳理介紹國外理論動態,[9]以國外學者的研究為基礎,對相關理論進行進一步拓展,運用國外現有理論對我國當前的創業實踐進行剖析。其中,把大學生創業作為國內研究熱點之一引起廣泛關注。[10]但具體到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活動,由于該政策的推進時間較短,所以相關研究文獻十分有限。因此,圍繞大學生村干部這一特定群體,展開創業研究其意義是不言自明的。鑒于大學生村干部創業與大學生創業和農民工創業存在較強關聯性,文章將借鑒部分文獻[11-12]的理論與方法。
三、指標選擇、問卷設計與數據描述
鑒于創業意愿研究中涉及大學生村干部這一對象的文獻并不多見,而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既有大學生創業的共性,又具有與農民工創業相似的環境特征,因此,文章在選取創業意愿量表指標過程中參考了以往學者關于大學生與農民工創業意愿的研究,并結合本文研究的實際情況,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分為創業傾向、創業準備和創業態度共3個維度進行衡量。其中,創業傾向主要包括在職期間愿意在農村創業的可能性,首次創業失敗還愿意再創業的可能性,以及在尋找穩定工作和自主創業兩種選擇上的傾向性。創業準備主要包括心理準備、創業學習與培訓、了解當地創業政策與企業創辦流程、搜尋合適創業項目、籌集創業資金等。創業態度主要包括本人對創業活動的看法、親朋好友的支持、創業個人成就感、對創業難易度的認識、創業失敗的接受程度等。
創業意愿影響因素主要涉及大學生村干部個人特征、創業能力、創業環境三個方面的指標。其中,大學生村干部個人特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創業經歷(如創業實踐、創業大賽、創業教育)、在校經歷(如學習成績、擔任學生干部情況、社會實踐經歷)。創業能力指創業過程中需要的一些技能,主要包括機會發現能力、創新與學習能力、投資理財能力、領導決策能力、談判與營銷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等。創業環境分為政策與制度環境、資源條件和社會氛圍。政策與制度環境涉及政府政策扶持、金融機構融資便利程度、中介服務與技術指導等。資源條件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和基礎設施條件。社會氛圍是公眾的一種創業認知,具體到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方面則表現為村民的認可與支持程度。
按上述變量設定與分解設計編寫問卷,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進行測量,要求被調查者對其進行打分(1為非常不同意,5為非常同意)。問卷以安徽農業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村干部為調查對象,通過電話結合短信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進行問卷填寫,并在調查圈網站上進行問卷發布和回收,也結合了大學生村干部QQ群、電子郵件、大學生村干部貼吧、微博等網絡形式發放問卷網址鏈接。除去聯系方式錯誤、提前辭職的大學生村干部,共收回有效問卷61份。
在對問卷的數據收集整理基礎上,運用SPSS 19.0進行信度檢驗,發現問卷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各項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普遍在0.8以上,信度良好。同時對問卷進行效度分析,對創業能力、創業環境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發現二者的KMO系數均在0.8以上,顯著性均為0.00,小于0.05,適合作因子分析,效度良好(見表1)。

表1 創業意愿量表信度分析
運用層次分析法,先得出創業意愿3大維度15小維度的判斷矩陣,將專家打分的判斷矩陣問卷得分進行平均,作為最終的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出一致性指標CI的值均在0.07以上,說明判斷矩陣的合理性。用excel進行相關計算得出各維度的權重(如表2),并計算出被調查者創業意愿的總得分。

表2 創業意愿各項目權重
四、實證分析
運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通過箱線圖分析創業意愿與各影響因素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與被調查者個人背景特征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3。經過分析可知,性別、身邊創業案例、創業培訓、社會實踐對創業意愿影響較為顯著,而創業經驗、創業比賽、創業教育、在校成績、學生干部和創業能力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并不是很顯著。究其不顯著的原因,調查中有創業比賽經歷和接受過創業教育的樣本并不多,占比較小,差異性較小,因此,創業意愿的顯著性差異也較小;而有創業經驗的已經了解過創業的艱辛,知道創業每一個環節會遇到的困難,也對創業政策及其落實情況有一定了解,創業意愿反而較弱;大學生村干部基本都要求在校成績較好,得過獎學金,而且有過學生干部經歷,彼此之間差異性不大,因此,創業意愿的顯著性差異也較小。

表3 創業意愿與個人特征因素相關性
**.在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在因子分析基礎上,對創業能力、創業環境進行效度分析。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與創業能力主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創業意向與經過因子分析之后的創業能力因子1顯著相關,而因子1主要解釋了創新能力、機會發現能力、投資理財能力、營銷能力等,這幾個因子也各自與創業意向相關。由表4可以看出,這些創業能力與創業意向的Pearson相關性為正,說明大學生村干部創業能力越強,創業意愿也越強。此外,數據分析顯示,領導決策能力等因素與創業意愿相關性不顯著。可以認為,這些能力是創業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即要想創業成功就必須有這些能力,但有這些能力不一定會選擇創業,做其他事的成功率也比較大,選擇創業的機會成本較高。

表4 創業意愿與創業能力相關性
*.在 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在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與創業環境相關性分析顯示,創業環境因子1和因子4顯著相關,具體見表5。因子1解釋了融資便利程度、政府基金支持與政策優惠、創業培訓因素,這表明良好的融資條件、政府扶持和前期創業培訓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環境因子4主要解釋了當地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這表明創業環境中土地、勞動力資源越豐富,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越強烈。

表5 創業意向與創業環境的相關性分析
*.在 0.05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在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五、結論與建議
至此,文章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剖析,結果顯示,影響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些因素主要是通過塑造大學生村干部正確的就業觀念、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和改善外部創業環境來發揮作用的,提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向、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是營造農村社區良好的創業氛圍、引導當地農民創業的有效途徑。
1.轉變大學生村干部就業觀念,樹立其自主創業的意識
目前,大學生就業觀念雖有所轉變,但機關、事業單位與國企等穩定性較好的崗位仍有巨大吸引力,加之農村條件艱苦、環境差,大多數大學生村干部在基層任職或者通過在農村創業來實現自身價值的愿望十分有限。因此,高校教育應著力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自覺適應社會需求,將目光轉向農村,培養大學生村干部通過帶動農民創業致富來實現自身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的愿望。
2.組織創業培訓,提高大學生村干部的創業能力
具備創業創新與經營管理等能力是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意愿形成的基礎條件,而創業實踐和創業教育培訓則是大學生群體獲取相關能力的主要途徑。為此,高校學生培養環節在突出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創業實踐和創業培訓的力度,將創業基本知識和技能與農村經濟社會及農業生產經營知識結合起來,以提高大學生村干部在農村創業的綜合能力。
3.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要針對大學生村干部群體制定鼓勵創業的相關政策,協調財政、工商、稅務、金融和保險等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同時,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和高校的聯動機制,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提供技能培訓、信息支持、項目推介等幫助,并簡化相關手續,從資金、技術、流程辦理等方面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
[參 考 文 獻]
[1]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2013年中國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2]BIRD B.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case for inten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Teview,1988(3):442-454.
[3]KRUEGER N F,DEBORAH J,BRAZEA V.Entrepreneurship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preneur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3):91-104.
[4]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2):179-211.
[5]SHAPERO A.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M]//KENT C,SEXTON D,VESPER K.The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82:72-90.
[6]CHEN C C,GREENE P G,CRICK A.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4):295-316.
[7]ZHAO H,SEIBERT S E.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status: A meta-analytical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2): 259-271.
[8]PHAN P H,WONG P K, WANG C.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Beliefs,attitudes and background[J].Jounial of Entreprising Culture,2002(2):151-174.
[9]林強,姜彥福,張健.創業理論及其架構分析[J].經濟研究,2001(9):85-94.
[10]姜彥福.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2):32-33.
[11]嚴建雯,葉賢.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現狀調查[J].心理科學,2009(6):1471-1474.
[12]唐遠雄,才鳳偉.農民工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3(5):61-66.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Village Officials of College Graduates
WU Yigang, GUO Jianmin
(Economic&ManagementCollege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akes a sample of 87 village officials of college graduates from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article check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village officials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impact factors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trai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village officials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obviously connected with the gender factors, successful entrepreneurial cases,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and practice, and good resources and policy atmosphere. To promote thei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we are supposed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strengthen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and practice education, and enhance policy support.
Key words:village officials of college graduate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entrepreneurial ability;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F32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3318(2015)01-0016-04
作者簡介:吳義剛(1968-),男,安徽肥東人,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創業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 (11YJA630156)
收稿日期:2014-09-17